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以前拼高考升学率 现在拼名校升学率
2002-01-17    本报记者 吴苾雯

字体大小:

    用人单位重出身,考生非重点高校不上;就业压力掀起又一轮激烈竞争———

  就业门槛不断升高,已使高考竞争从争夺上大学机会转到争夺上重点大学和名牌高校。

  湖北省某重点中学在本学期开学时,高三学生从700多人猛增到1100多人,11个班增加到13个班,每班人数从60多人增加到80多人,“教室里挤得几乎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

  挤进来的学生都是复读生。其中,在去年高考中达到录取线的复读生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包括十几名过了第一批重点院校录取分数线的。这些明明考取了大学而不上,选择辛苦复读的学生,大都是为了来年奔重点、名牌大学的。

  一位去年高考考了605分的学生,主动放弃一所重点大学的录取机会,回本校复读,他的目标是非清华大学不上。

  武汉市一位高三学生表示,考不上北大、清华,就考华中科技大学或武汉大学,最差也得去一所被列入“211工程”的大学。

  这种情形在其他省市也有体现。在广东,去年有1万多名被高校录取的学生主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北京市去年的复读生人数也超过了往年。

  一位教育界人士说,复读不是新现象,历年都有复读生,但原来的复读生大都是高考落榜者,近两年复读大军中却新添了许多考取大学主动不上的。他分析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就业门槛越来越高,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出身,重点、名牌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抢手。出于就业考虑,一些学生宁愿复读一年再考,也不愿进一所一般院校。

  湖北一所中学校长告诉记者,这两年“上面”考核学校的指标不再仅仅是高考升学率,又增加了重点大学升学率、“十大名校”升学率。他说,虽然大学每年都在扩招,但中学的压力一点都没减轻,因为现在不是比升学率,是比重点大学和“十大名校”的升学率。

  他坦言,现在学校的压力比过去还重。为了提高“十大名校”升学率,有的学校在高二下学期就将尖子生选拔出来组成一两个班,配备最强的教师阵容,主攻“十大名校”。

  虽然大学每年都在扩招,高考升学率每年都在提高,家长的心理压力也一点没减轻。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说,孩子读小学时,我们觉得他将来能考上大学就行了,孩子读初中时,我们发现仅仅上大学是不够的,只有上了重点大学才行。可是现在,如果进不了名牌大学,就很难保证将来毕业了能找份好工作。

  有人说,在今天的人才市场上,普通高校本科生的身价几乎只等同于当年的专科生,研究生几乎只等同于当年的本科生。社会在挑选毕业生时不仅要求高学历,还要求出身名门。

  最近,上海市颁布《关于2002年上海市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规定》,毕业生进沪的“基本条件”为:“一般为毕业研究生或上海高校,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划转地方的高校和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的地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这份规定还列出了符合条件的外地高校名单,在全国千余所高校中,只有252所高校入“榜”。

  一位中学校长分析说,由于重点大学和名牌高校稀缺,这一轮竞争,将会比上一轮争取一个上大学的机会的竞争,更趋激烈和残酷。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中择校生高考摔跟头
· 谁是“高考卷调包案”幕后的手
· 济南警方连破招生诈骗案
· 教育部官员谈高考能否全国统一分数线
· 别让奥赛与高考挂钩
· 内部指标:一个诱人的幌子
· 湖南状元离开北大考入清华
· 信息不畅成了招生中介的商机
· 教育部权威人士透露:2003年高考时间将提前
· 2003年起高考提前到6月进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