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消息:寒假即将结束了。许多中小学生面对即将交出的寒假作业,开始了“先苦后甜”或“先甜后苦”的日子———寒假作业完成的狂玩、寒假作业未完成的“猛补”,缺乏科学作息,弄得身心疲惫。
专家指出,除了提高孩子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能力外,面对这种周期性的“假期作业”现象,学校和家长的观念和假期作业自身,是否也该有所改变呢?
“猛补”、“狂玩”--喜忧心情各不同日前,笔者对某初级中学一个班级完成寒假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按每天计划完成的占16%,春节前突击完成的占32%,而节后“临时抱佛脚”的竟占到52%。
几天后就要开学了,不少孩子“临时抱佛脚”,过起了“苦”日子。在匆匆赶着完成市教委编写的寒假作业后,还得完成老师加出来的作业,如:每天一张钢笔字、毛笔字练习,2篇社会实践作文以及周记等等。几个高三学生最近自发搞起“互助组”:按各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专长,分头做作业,两天后再度聚在一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抄袭。
笔者问:这样完成的作业岂不雷同?大孩子悄悄说出小秘密: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开学后忙于上新课的老师一般不可能、也没时间逐页批改,没事!
读初二的小华这两天忙坏了,寒假作业在放假初始只开了个头。春节期间大玩特玩,丢下4篇作文和10多套练习卷尚未完成。练习卷可以拿来抄抄,但4篇作文可不能做“文抄公”,小华苦思冥想,咬坏了多支笔杆也没戏。
与小华等学生相反,就读职校的小冯这两天乐坏了。寒假作业不多,经过连续几次“歼灭性”的突击行动,轻轻松松完成了。想到不日来临的新学期,他一头扎进电脑游戏中,甚至“夜战到黎明”,感觉一个字———“爽”。专家认为,假期结束前的“猛补”作业和狂玩现象,反映出一些孩子缺乏自我计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家长不应放松指导。据悉,本市各学校现已纷纷成立“家长学校”,适时对家长在这方面作出有益的提醒。
呆板、超量--假期作业应“变脸”某知名学校初三学生小寅告诉笔者,他们的寒假作业包括:语文18套卷子、4篇作文;数学20套卷子;英语16套卷子。做完每套卷子需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加上作文,共需10多天。许多同学到现在还没做完。
教师却有自己的想法:初三是升学的关键,作业布置少,许多家长反而有意见。所以干脆加大作业数量,批改时再放松标准“网开一面”。
已读高二的小张年年拖欠假期作业。他感到假期作业每年大同小异,根本提不起兴趣。小张的妈妈又罗嗦个没完,这更增加了孩子对作业的反感。“什么时候,我们的假期作业能搞点新花样?”小张一边瞄一眼电视里播放的《橘子红了》,一边对笔者说。
据了解,一些中小学在开展素质教育中,已尝试改革假期作业,比如:让学生编一本书、开展社会调查,等等。有人建议,假期作业的布置应当体现个性化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可设计多套假期作业类型供学生选择,让假期作业“变一变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