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9日电
4月10日是北京宏志中学成立两周年的日子。这所全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公益性学校,两年来为北京的54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走进北京宏志中学,崭新、漂亮的 U字型教学大楼跃入眼帘:绿色的琉璃瓦屋顶、白色的墙砖、大理石的基座。教学楼后面是色彩艳丽的塑胶操场,还有篮球场和羽毛球场,这样的条件就是在重点中学中也不多见。
成立于2000年4月10日的北京宏志中学,是北京市政府举办的一所公益性学校。2000年,宏志中学的招生标准是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元以下、品学兼优的城镇贫困学生,2001年这项标准调整为人均340元。目前,学校每月补贴每人120元的伙食费,在这里,学生们吃穿不用愁。
记者了解到,宏志中学原有的一部分普通学生仍需交学杂费,另外市财政和区财政每年分别为宏志生们拨款250万元和338万元,再加上专项拨款200万元,这样全年的办学经费仍有120多万元的缺口。每年上半年财政拨款下来以前,学校运转需要靠借款维持。
既然经费紧张,宏志中学为什么还要修得这么漂亮?
丁尔庆校长告诉记者,宏志中学的前身是北京142中学,在2000年接收宏志新生时,为了给宏志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他们拿出了142中多年的积蓄改善办学条件。丁校长说,宏志中学的学生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他们应该享受和其他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这些学生虽然学习努力,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以前很少能读到丰富的课外书,几乎没有摸过电脑。为让他们开阔眼界、接受新信息,学校建立了计算机房,重修了校图书馆。
为了避免宏志班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宏志生入学之后,学校都要对他们进行“不耻贫困、不惧贫困”的主题教育。
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除了宏志中学外,就只有崇文区的广渠门中学有个宏志班,这样的招生能力与为数不少的贫困生数量有较大差距。
丁校长说,宏志中学办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费问题。办学两年来,除了政府拨款,社会各界给学校的各项捐助合计不足100万元。目前看来,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办类似的学校,要满足社会需求的确有一定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