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曾经是哈尔滨市太平区团结镇勤劳村勤劳小学的学生,他清楚地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当校长的爸爸就告诉他,过不了多久学校就要搬进新大楼了。让周磊没想到的是,8年过去了,他就要初中毕业了,而村里的弟弟妹妹们还和自己当年一样,在破旧的危房中战战兢兢地读书写字。
勤劳小学地处哈尔滨市近郊,全部校舍就是两排旧平房,有的房间甚至要用柱子支撑房顶。窗框因为严重变形,已经装不上玻璃。老师们说,到了秋天,得用塑料布密封窗户,再把纸盒、麻袋片等能挡风的东西钉在门的破洞上。即使这样,靠生炉子取暖的教室在冬天仍然很冷,学生们必须穿着棉衣上课。
老师们说,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因为学校地势低洼,每年一到雨季,校园就要被一尺多深的积水泡上一两个月,积水有时甚至会漫进教室。每到这个时候,学校就要组织老师们用水泵排水,以维持正常的教学。学生们在下雨天都穿着雨靴上课,放学后由老师背出校园。
据校长周广臣介绍,勤劳小学现有148名学生,13名教师,原来最多时曾经有过500多名学生。而近些年由于校舍破败等原因,很多家长宁肯花钱送孩子到村外读书。据四年级的李晓英老师说,去年她的班上有16名学生转学,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嫌学校条件太差。
村民李业春告诉记者,勤劳村600多户人家中,少说也有十几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辍学了。虽然有家庭贫困等各种原因,但也有些家长认为,学校都那个样了,上着还有啥意思?
就在这座小学的旁边,有一座新的三层楼房,那就是勤劳小学的新校舍。楼房1994年动工,1997年就基本完工,后来又陆续装了门窗、暖气。周广臣说:“那时大家以为马上能搬进去了,学生、老师都高兴,没想到……”
记者看到,三层楼房的外墙贴着瓷砖,从表面看十分美观。勤劳村现任村支书王瑞波说,门窗、暖气等都在几年前就安装好了,那时候只要再投入五六万元钱粉刷墙壁、摆上桌椅就可以让孩子们搬进来上课了。但记者看到,由于多年闲置,现在部分设施遭到人为破坏。电灯开关被卸走,玻璃窗被打碎,铺好的地砖也被撬得七零八落。看门人说,今年“五一”期间,新楼里崭新的暖气片也被人盗走了。
记者了解到,勤劳小学的新校舍来自该村上届村支书高云祥和圣中集团董事长孙世才的一份口头协议。高云祥告诉记者,作为招商引资项目,1994年勤劳村转让部分土地给圣中集团建厂房,圣中先后支付了一部分地款,后因资金紧张,双方商定,剩下的部分由圣中集团以帮勤劳村建设教学楼的形式偿还,作价120万元。而几年里学校的建设干干停停,虽然村委会一再催促,最终也没有彻底完成。
王瑞波解释,学校一直没完工的原因是圣中集团资金紧张,继续投资有困难,而村委会又没有有效的制约措施。而圣中集团副总裁毕和滨表示,没有完工的原因在于双方在资金投入认定上有分歧,圣中发现投入的钱数已超过原定金额,于是决定停止投资。
不论争论的双方谁是谁非,村民们关心的是他们的孩子什么时候能够摆脱危房,搬到新校舍。他们不明白,当初差五六万元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不去解决,而让孩子们多受那么多苦,多承担那么多风险,“就算人家圣中不管了,咱们就不能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吗?难道村里还拿不出这几万元钱吗?”
对此,王瑞波说,尽管1997年确实因为哈尔滨修环城公路占用本村土地得到40多万元补偿,但这笔钱全部用来偿还村里在银行的欠款了,“何况,与圣中集团的账目没有算清,有钱也不能向里投。”当记者问到为何不采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王瑞波说,村里的事太多顾不过来,而且也不敢得罪圣中集团。
记者了解到,哈市教育局曾在1998年给新教学楼建设匹配20万元资金。对这笔教育经费的用处,王瑞波说,20万元全在镇里,可能被镇里扣下补交“提留款”了。高云祥有不同的说法:“其中15万元在镇里,5万元拨到村里,却没有专款专用。”
就在记者发稿前夕,团结镇副镇长戴鲁梅传达了来自镇政府的消息,镇里已经决定将旧校舍卖掉,所得款项用来建设新校舍,并与某家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圣中集团也首次表示愿意以积极的态度与镇政府、村委会协商,早日完成收尾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