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已过,不少新生一报到就急着找校方询问:“我高考志愿没填好,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了,想换个专业,行吗?”有的新生虽然报到了,但心里很不情愿:“要不是志愿没填好,我会进一所更好的大学。”
市教育考试院有关专家说,把高校录取结果与考生的志愿表一对照,确实发现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有不少失误。及时剖析这些失误,可以给明年的考生多一些启示,少一点遗憾。
专科志愿莫轻视
某区重点中学考生小王的考分,离“二本”院校录取线只差几分,落进了高专高职档子,按“3+综合”计算,也有340分,在高专高职层次中也算是高分了,可最后一个学校也没录取。为何?因为在填专科志愿时,她尽挑名校填,海关高专、立信会计、旅游高专一溜写下。要知道,热门的高专只招“一志愿”生源,小王未被海关高专录取,第二、第三志愿的学校根本不“理睬”她的志愿,高分的她,自然就“名落孙山”了。据悉,重点中学考生遭遇此类失误的大有人在。
填志愿要拉开差距,这是老生常谈了。可小王为何还会犯这个错误呢?主要还是对自己估计过高。不少考生自认为是进本科没问题,对本科志愿还算认真对待,而填专科志愿就不在意了,结果一落千丈。这个教训应当记取。
专业志愿莫留空
考生小张考进了上海大学,但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他的高考志愿表,也让市高招办的老师惋惜:每个学校可填六个专业志愿,可小张只填了两个,后面四个志愿空着,最后再填上“愿意调剂”。那意思就是:“我只挑中这两个专业,其他的不知道挑什么好,随你们把我分到哪个专业吧”。
这类没填满的志愿表还很多。其实,志愿表上空档越多,就意味着你放弃的选择越多。上海高校共有200多个专业,每所高校总能找出比较适合你的6个专业吧,为什么要放弃选择的机会呢?放弃选择,让学校调剂,就很有可能被你不喜欢的专业录取。而目前,在许多高校,转系换专业还是件难事。
填专业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专业之间没有落差。计算机、金融、法律这些热门专业挨个往下填,第一志愿专业不录取,后面的也泡汤,一下子就落进“调剂”范围。所以,高三学生和家长要多了解准备报考的高校专业设置情况,给自己设定一个志愿顺序表。
外地院校莫放弃
小李的考分上了“一本”院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但没被上海院校录取。补填志愿时,生源缺额表上大多数是外地高校,他不假思索地填了一所知名度较高的外地院校。不料该校在补填志愿时爆满,小李因实力不济又被“挤出”了。
专家们建议,有些考生如果很想读本科,但自己的实力又不是很强,那么在填志愿时,不妨把外地本科院校填在第一、第二志愿,这样在录取时“保险系数”会更大些。所以,愿意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要提早收集一些外地院校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专业特色、在沪招生情况等,也很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