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的民营企业家,3年来向宁夏希望工程捐款220万元,在贫困地区援建了9所希望小学。他成了宁夏自实施希望工程以来捐款最多的个人——
■银川11月21日电
今天,家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的刘生发老大爷,早晨7时就从家出发,走了近10里路,来到新建的“镇北堡奕龙希望小学”,参加该校的竣工典礼。10时30分,竣工典礼正式开始,自发前来参加竣工典礼的村民竟达千人。他们都想亲眼看看为学校捐款的朱奕龙长得什么样,想为他鼓鼓掌表达内心的谢意。这是朱奕龙援建的第9所希望小学。
新建成的镇北堡奕龙希望小学占地20余亩,一幢三层的银白色教学楼耸立在校园中央。该校校长胡祥锋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的教学楼是全镇最漂亮的建筑。村民田玉科也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儿子是该校四年级的学生,孩子能在条件这么好的学校上学,真是太幸运了。
镇北堡镇位于贺兰山脚下,是一个新建的移民村镇,村民大多数都是从贫困山区搬迁过来的。为了解决移民孩子就近上学的问题,1996年9月,镇政府租用一排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农场宿舍当校舍,开办了一所小学。到去年,这所小学已有6个年级,618名学生,却只有7间不大的教室。每间教室都挤着八九十名学生,其中一间竟然挤了101名学生。教室里,每四人共用一张桌子,孩子们只好将书包抱在怀里或放在地上。教室里的光线很昏暗,外人踏入教室,只看见学生一双双发亮的眼睛。每逢下雨,教室到处漏雨,几乎无法上课。今年年初,朱奕龙实地考察了该校后,决定在此援建一所希望小学。
今年37岁的朱奕龙是浙江人,1986年大学毕业后在浙江工作。1990年,工作初露头角的朱奕龙毅然辞去公职,到西班牙经营中国餐馆,并先后到欧洲20多个国家经商考察。1995年6月,朱奕龙由西班牙回国,返回故乡。出国5年,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朱奕龙开始重新思索他的前程。在思索中,他将目光投向了西部。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先后考察了西藏、甘肃、陕西、青海,宁夏等地。1995年6月,他举家迁移到宁夏。当时,国家还没有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但朱奕龙敏锐地意识到,西部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还很落后,但落后就意味着开发,开发就意味着机遇。
他从经营建筑材料入手,先后创办了宁夏益隆工贸有限公司、宁夏恒丰不锈钢型材制造有限公司、宁夏银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宁夏银帝发展集团。在事业的发展中,他曾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失败的苦涩。
宁夏南部山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许多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这触动了朱奕龙内心最深处的感情。朱奕龙从小家境清贫。13岁时,他考入中学,当时初中每学期的学费只有两元钱,但家里掏不起这个学费。每逢暑假,他都要走几十里山路上山砍柴,然后再挑几十里到公路边卖掉,辛苦一个假期,才能挣够学费。他深知贫穷和痛苦的滋味。在西班牙等国经商时,朱奕龙对国外企业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非常敬佩。受他们的影响,他也开始自觉自愿地从事慈善事业。
泾源县是宁夏最南部的山区县,也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县之一。1998年,朱弈龙在泾源县芦草洼吊庄创办了宁夏恒丰不锈钢型材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多万元。这是自治区重点扶贫项目,也是东西部合作的一个重点工程,安置了400多名移民子弟就业。
199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他向大庆办公室一次捐款60万元。1999年春季,宁夏全区遭遇大旱,朱奕龙向泾源县捐了10万元,以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他听说海原县有一名叫杨成珠的土家族教师,带病在乡村教学,每月只有几十元工资,根本无钱治病。他当即拿出2000元,请别人转交给杨成珠治病。
随着朱奕龙对宁夏南部山区了解的深入,他认识到,治贫先要治愚。朱奕龙主动找到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建希望小学。2000年5月,他出资35万元,在宁夏同心县王团镇创办了“王团奕龙希望小学”。截至目前,他已向宁夏希望工程捐款220万元,在贫困地区援建了9所希望小学。
受朱奕龙的影响,宁夏也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开始从事慈善、公益事业。朱奕龙本人也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宁夏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朱奕龙告诉记者,只要自己有能力,以后每年至少捐助两所希望小学。他的目标是让宁夏所有的贫穷的孩子都能有学上。
宁夏自治区主席马启智特意为镇北堡奕龙希望小学的竣工典礼发来了贺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