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15.6%的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失衡
2003-04-09    记者 万兴亚

字体大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课题研究组和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被访问的在校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的发生率为15.6%,其中,有8.75%的被访小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现象。这一调查的对象是在北京、石家庄、广州三地的小学中随机抽取的,共随机访问了1806名6—12岁的小学生。

   主持这一研究的专家之一、中科院心理所张梅玲教授告诉记者,国外类似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困难的发生率在中小学中大约是20%—30%。这说明孩子的学习能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不可忽视性。她说,如果按此比例推算,我国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大约有6290万有各种学习问题,仅北京地区就有34万儿童可能有学习困难,需要特殊帮助。

   据介绍,学习能力可以区分为视知觉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理解能力、注意力和行为问题、大运动、精细运动等7个方面。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对于这7个方面能力失调的检出率分别为:视知觉能力(16.22%),语言能力(18.21%),社会交往能力(13%),理解能力(15.39%),注意力和行为问题(16%),大运动(14.5%),精细动作(14.31%)。也就是说,平均大约一成半的小学生在这7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同龄孩子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这种失调很有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学习出现困难,造成学业落后。

   张教授说,在我国,很多老师、家长对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现象一无所知,而习惯于把这部分学生看做是不争气、不上进、成心捣蛋。她举例说,很多家长抱怨说“这孩子很聪明,就是学习不上心”、“这孩子太粗心,作业不是这儿多一笔,就是那儿多一笔”。在学校里这些孩子往往被当做“问题孩子”,有的更被塞到教室的角落里。她说,其实,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低,也不代表态度或品质上有问题。他们往往很聪明,智力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只是在获得或动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上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适当水平,从而导致能力发展不均衡。对于学龄儿童来讲,这种发展不均衡如果过于明显,势必会影响学习表现。而研究发现:早期家庭教育的失误常常加剧孩子能力不均衡发展程度,并使孩子丧失学习积极性,变“爱学”为“厌学”。

   张教授介绍,学习能力失衡,既有儿童个人内在的原因,还有环境的原因,更有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因。比方说,不良的教育环境、缺少适当的教育机会、富有刺激性的事物、过高的教材要求都是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失衡的重要原由。而家长的过度溺爱则是孩子能力发展的一大阻碍。此外,公寓型居住条件使独生子女们缺少伙伴,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妨碍了孩子在语言、动作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发展。

   从孩子发展的角度来看,学前期正是锻炼孩子综合能力的大好时机。张教授建议学生家长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表现得较好,哪些方面显得比同龄孩子落后,以便在早期有意识地为孩子的弱项能力多提供机会,使他的能力能够比较均衡地发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自我意识太超前 六成小学生“喜欢”自己
· 学生营养午餐为何难讨学生喜欢
· 香港小学生踊跃参加禁毒活动
· 送礼风侵入校园 小学生竞相给班干部送礼
· 太原小学生中“雷锋问卷调查”令人啼笑皆非
· 福建一农妇无端对小学生下毒手
· 武汉作出规定缩短小学生在校时间
· 小学生消费应该加强引导
· 学校生活:寻找丢失的草帽
· 小学生放“高利贷”赚钱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