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北京中小学入学工作21日启动
2003-06-20    记者 王光辉

字体大小:

    从21日起,北京市小学、初中部分入学工作开始正式启动。19日,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北京2003年小学、初中入学工作日程调整完毕,基本比往年向后顺延了一个月左右。

    另外,在进行登记、测试等项工作时,采用分散、分批的操作方式。确需集中时,应参照高考、中考的有关办法做好相关工作。

    ■政策链接

    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

    北京市教委《关于做好2003年小学、初中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继续完善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初中原则上只能面向本区县接收特长生;有特殊原因需跨区县接收特长生的,要报经市教委同意。

    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校的小学,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书面考试和检测。 不得收取入学报名费

    在初中入学工作中,传统项目学校对特长生进行文体特长测试,特色学校进行单项测试,社会力量办学校及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按规定对入学者进行测试,需向参加测试的学生收取费用的,分别严格按照《关于测试小学毕业特长生收费标准的函》和《关于民办学校及教育改革试点学校测试考试收费标准的函》等有关规定执行。

    远郊十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杂费;城近郊八区低保户的学生免交杂费,其他小学初中新生报到时,按规定应缴纳一学期的杂费(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可按物价管理部门的批准,收取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杂费;社会力量办学校可按规定收取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杂费)。

    各类学校的收费,均要以物价等有关部门批准的收费单位作为每次收费的单位,不得跨期收费,更不得超越“北京市中、小学统一收费项目、标准卡”的规定自立项目乱收费。


    小学入学部分工作日程调整安排

    6月21日始  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社会力量办学校进行小学入学登记

    6月30日前  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社会力量办学校发小学“入学通知书”

    7月4日至7日(5日、6日是公休日)  小学进行入学登记

    7月11日至14日(12日、13日是公休日)  盲人学校、聋人学校、专收智力残疾儿童的学校(班)进行入学登记

    7月24日至25日  各小学、盲人学校、聋人学校、专收智力残疾儿童的学校(班)发新生“入学通知书”


    初中入学部分工作日程调整安排

    6月20日至21日(21日为公休日)

    区县教委受理回户口所在区县和到家庭实际居所所在区县初中入学登记

    区县教委受理企事业子弟校等学校收初中新生登记

    6月30日至7月3日

    小学举行毕业考试

    7月11日至12日(12日为公休日)

    区县教委接收回本区县学生“初中入学登记表”

    企事业子弟校等学校到各区县教委领取已批准录取学生的“初中入学登记表”

    盲人学校、聋人学校、专收智力残疾儿童的学校(班)进行入学登记

    7月19日至20日(公休日)

    后期进行初中入学工作的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校进行初中入学报名登记

    7月21日前

    区县教委审批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校初中入学录取名单

    7月22日

    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校到各区县教委领取已批准录取学生的“初中入学登记表”

    7月24日至25日

    各中学(含接收小学毕业生的盲人学校、聋人学校、专收智力残疾儿童的学校和班)发“新生入学通知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小学生最反感老师动辄叫家长
· 南京公办中小学学费不涨 赞助费上限1.5万
· 石家庄明确规定重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 银川关注寒假中小学生的减负和安全
· 兰州公示中小学教育收费
· 北京中小学毕业班复课 洗手蹭脚才可进校
· 太原市调整中小学各类考试
· 包头为贫困中小学生发放助学专项补助资金
· 《绿色吉林》走进中小学课堂
· 湖北省中小学将增设安全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