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策已不适应人口政策的变化。”说起高考移民现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劳凯声教授说。
劳凯声教授认为,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当地根据自己的情况预测需要多少人,并下达招生指标。过去这样做没有问题,因为人口基本是不流动的。可是社会在变迁,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就国家户籍政策而言,对人口迁徙的限制也越来越小。
“这就给异地报考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是,高考政策并没有适应人口政策的这一变化。”劳教授说。
这种带有计划经济烙印的高考招生政策造成了一系列不公平和不稳定的因素。前几年就有青岛考生曾经状告教育部,质疑为什么一样的分数却进不一样的学校。
治标的办法是限制。
劳教授认为,在高考移民的流入地,识别本地考生与外地考生并不困难。“但是,难度就在如果卡住这部分学生,也就卡住了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的流动,包括卡住了一批投资者。”他分析,通常,高考移民流入地的政府对此无可奈何,应该与此有关。
如果要治本,劳凯声教授认为,首先应该改变过去以地区封闭为出发点来制定的高考政策。他建议,教育部适当拉平各地区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差异,更多的是凭考生的分数录取,而不是强化地区差别。
二是改革办学体制。以北京为例,北京教育资源充足,录取分数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不平衡,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带来的。高考的最终导向,应该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高考政策是长期形成的,因此适应社会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劳凯声教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