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一西部贫困县1/3中学生拥有手机 有的班达50%
2007-11-06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本人所在的四川省盐亭县是西部一个贫困县,而不久前我在校内完成一项有关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结果,不禁让我大吃一惊。

  从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来看,拥有手机的学生人数占到了在校学生的32.4%,有的班甚至达到了50%,这说明中学生使用手机已相当普遍。

  这一方面显示了科技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给没有手机的同学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难怪在有的班主任询问学生是否使用手机时,部分没有手机的学生回答不干脆,显得忸怩羞涩,好像自己的家庭境况不如别的孩子。

  本人调查范围不广,只是局限于农村高中,如果扩大到城市高中,可以推想,使用的人数还会更多。

  从学生使用手机的价格、来源、时间上看,我不竟大吃一惊,原来有的学生早就走在老师的前头了。早的,在初中就开始使用了。绝大多数学生使用的手机价格颇高。这反映出一些学生的“舍得”,一些父母和亲戚朋友的“舍得”。

  本人所在的县是西部一个贫困县,就是这样的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的学生都是这样,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可能会更有甚者出现。我县农村年人均收入只有5000多元,要让这样一个个家庭供孩子读书的同时,还要支付手机费、话费,真是有点难为父母亲了。

  值得说明的是,有一个学生,父母均在农村务农,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父母亲均没有使用手机,而这位同学居然用上了名牌手机。

  在调查中,我还接触了一个学生。认识他,是因为他的父亲。有一天,他父亲找到学校,说他手机丢了,到校来问是否孩子拿了他的手机。手机居然真的在他孩子身上。问他拿手机的原因,他说,看到别的同学有手机,只是想把父亲的手机拿到学校耍几天。

  从手机得来的方式看,生日礼物占到了43.6%,父母为了联系孩子方便而给孩子买手机占35.3%,亲戚馈赠等其他方式得到手机占21.1%。

  当前,许多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父母为了弥补自己不在孩子身边的亲情欠缺,总是竭力满足孩子的愿望。在孩子生日到来之际,往往送手机作为礼物,来表达对孩子的一片爱心。

  其实,各学校各班都有严格的手机使用监管措施,父母也只能在下课或休息时间能与孩子取得联系。况且许多学校内均设有话吧,话吧业主往往负责“喊”学生接电话,专门的通知单上有接电话的时间,甚是方便。

  从学生使用手机的原因来看,选择“便于与父母亲等亲人联系”为主要原因。其次是“便于与同学联系”,最后是“便于与老师联系”。

  我曾多次当学校值周老师,同时也当班主任,对学生使用手机颇伤脑筋。也曾在课堂上、午睡和晚睡时多次没收了学生的手机。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上的游戏,有的用耳塞听音乐,有的在编短消息,爱好体育的在看订制的体育新闻……

  从学生使用手机的话费来看,主要是父母代交或学生从生活费中去拆东墙补西墙。学生每月平均消费话费约为27.6元,只占到了生活费的一小部分,还不足以对学生安排生活造成困难。但也不容忽视,个别学生话费达到了50元以上。

  在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关于手机使用的讨论中,学生对手机的利弊均能作一定的分析。只是,他们还是学生,如何引导中学生更健康地使用手机,还需要老师、父母及社会的提醒和引导。(四川省盐亭县金孔中学 杨孝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人大代表黎霞:建议开发未成年人专用手机及专用网络、软件
· 让教室里的“低头族”抬起头
· 俄罗斯: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遇挑战
· 北京:50万家庭配手机“家教”
· 手机网民一大波福利已在路上 重点覆盖这些人群
· 中国手机动漫标准成国际标准 系文化领域我首个国际标准
· 手机能否进教室?校园听证立章程
· 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及影响
· 管得了手机管不住人心 大学课堂无手机能做到吗
· 手机已经成为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