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 中新社发 郭晋嘉 摄
2007年重庆采取了公开考试的措施,从全市一万多名代课教师中,招聘了八千名正式老师,一次性解决了遗留已久的代课老师的问题,并在国内开创先例。但重庆市财政为此一年需多付出一亿元。这笔钱从何而来?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央视《小崔会客》节目中接受采访时披露了其中奥秘。
黄奇帆说,重庆一个老师现在平均工资是在七八百元,津补贴有三四百元,加在一起是一千元多一点,一年十二个月一般来说是一万四千多元。“这一万四千多块钱,我们是这么干的,各个区县政府,本来聘代课教师,一个月要给他三四百块,这个钱照出。然后市里边把他转为正式教师以后,额外增加的这部分钱,一年一个月平均是一万,这一万多代课老师就是一亿多,这个由市财政拨给各个区县,这样市里出台政策,聘代课教师,然后经费也是市里面财政来兜底,区县就觉得很高兴,为他们下边基层的稳定和教育系统的困难化解的问题。”
节目主持人崔永元问道:一亿多可不是个小钱,从财政里怎么能拿出一亿多来,把什么钱挪用到这儿来?
黄奇帆笑答:这倒也不是挪用,总体上讲现在教育的经费本来就是一个财政公共支出的一个过程,所以每年的财政收入会增长,对教育来说,也会有个增长。重庆在财政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上,第一是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国家有关政策措施三个比例,就是每年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比例要执行好。第二,每年教育经费在财政开支中的比例要占20%,这个也要执行好。第三,每年财政增长,教育也应该增长。
黄奇帆解释说,在执行这个政策的过程中,重庆的秘密在哪儿呢?事实上我们有三个概念——
财政有预算内的财政,一般收入,还有预算外的基金,我们重庆是把预算内、预算外都要考虑教育的比例,这个概念我们是坚决做到的。许多地方一般在专家学者在讨论教育经费的问题时,是讲预算内的财政比例增长等等,预算外他们就没去想,也没去算,事实上现在预算外的财政占一个地区40%左右,也就是说重庆市把40和60两个部分都考虑了教育投入,这是一个概念。
第二我们讲预算是年初的预算,财政还有个决算,到了年底的时候,预算15%的增长,到了年底可能实际财政收入25%增长,所以财政就会多出一块,决算的时候同样要倾斜于教育,要有教育的比例。
第三个概念,地方财政有决算,中央财政也决算,地方财政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决算了,中央财政一般是每年4、5月份决算,中央财政做决算的时候是整个中国财政总决算,一般也会有多余,多余了以后中央财政会切出一块分给各个省,重庆也会多出一块来的,这个多出一块来,一年假如多了三个亿,你也要考虑教育,因为教育在财政里要占20%,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又管财政,又管教育,我左手右手,我也不能用管财政的权力让教育多占别的各个方方面面的钱,这个是我不能违反这些比例规定的,但另外一方面,你也不能够让教育少占这个比例,至少我知道这个底,所以实际上我们这个一亿多的钱是在决算的时候,年初的预算是按15%增长,实际我们去年的财政是30%几的增长,预算内的财政是百分之几增长,所以多一块倾斜出来正好给代课教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