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令人吐血的高中创新班 从早上8点考到下午5点
2010-08-10    新闻晚报

字体大小:

  从早上8点考到下午5点多,除去休息时间,总计长达8个多小时的“马拉松”考试拉锯战,比起今年年初举行的“五校联考”,其令考生“吐血”指数“有过之而无不及”。近日,一则关于某高中名校创新实验班选拔考的帖子在网上热传。 (8月6日《新闻晚报》)

  这只是开学选拔考试,“好戏”更在后头。据媒体报道,准高一新生小杰被告知,入选这所示范性高中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开学后,除完成正常学业外,晚上还要进行“创新培养”,上研究课、做实验、做课题等,周一至周五晚上8点才放学,周末也可能安排上课。老师更是放话:“对于你们来说,每天十二点睡觉,就不错了! ”

  近年,全国各地的大中学校,都以“创新”名义开展教学实验。然而,分析这些“创新班”,在教育举措上,没多少创新,在“反教育”方面,却“创新”颇多。集中在一天考8小时,这是教育创新?每天8点才放学,12点才睡觉,这是教育创新?再不懂教育者也明白,这是打着创新的“旗号”,对学生进行不受“补课禁令”、“减负禁令”影响的应试摧残。

  令人关注的是,为什么这样的创新班却能得到教育部门的“法外施恩”,得到家长的“追捧”,同时,就连学生也“乐于”承受?从教育部门看,出台“补课禁令”,本就是为了表达一种关注学生素质教育的态度,却并不要求学校真正执行,因为真正执行,必然影响当地的升学率——这可是政府部门最耀眼的政绩。而“创新班”的出现,“暗合”了政府部门心思,对于提高辖区内的升学率,尤其是名校升学率有用,故而非但不会用条规加以治理,还会大力支持,发文将加班加点的学习“合法化”。

  对家长和学生来说,“创新班”,首先意味着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有全校最好的教师上课;其次,意味着可以享受更优惠的教育政策,尤其是三年之后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优惠——大多数中学的创新班是与高校自主招生对接的,上海这所中学采取类似清华、交大五校联考的方式选拔学生,充分表明这种“对接关系”,一般来说,高中对于“创新班”的同学是有承诺的,即参加“创新班”,可以多大比例获得高校自主招生机会,为此,这些高中是与大学有协议的,即相关高校给多少自主招生名额给“创新班”。有了这两项,家长和学生吃苦也是“乐意”的。

  若高中教育要谋求真正的创新,则应把晚上进行的“创新培养”全面移植到白天,把重知识灌输的教育,替代为交互式、探究式教育,引导学生上研究课、做实验、做课题等,同时,建立全面的学分制,在中学内提供更多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与大学联手,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到大学去选修课程——在美国,中学生就可选修大学课程,既可作为中学学业成绩、申请大学的依据,也可在读大学时,被承认为大学学分。

  从以上分析可见,当下高中“创新班”既违背素质教育理念,又抵触各地教育部门的减负令,同时破坏教育公平,是以“创新”的模式进行应试教育,制造教育不公平。但这种“创新班”却在各地以对接高校自主招生为背景迅猛发展,表明我国教育严重偏离正确的教育理念。其实,教育并不需要多少“创新”,而需要对基本教育常识的回归,这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当然,中学对此也许有很多说不出的苦衷,认为自己是戴着镣铐“创新”。那么,摆脱这种局面,要么,就不要“创新”;要么,就打开镣铐。这需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为中学的教育常识回归,创造基本环境。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河南郑州一些高中创新班2011年秋“破土发芽”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