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防治,北京中学生在行动
“我们需要表达我们的想法,而不只是抱怨”
北京连续多日出现的雾霾天气,让218位中学生无法坐视。
1月24日,北京四中高一学生石玉聪、马天野、张心怡等人,带着他们《关于加强北京大气污染事件紧急处理地方性法规建设的建议报告》,以及征集到的218名同学的签名,分别向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交通委和北京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加强北京大气污染事件紧急处理地方性法规建设的呼吁书》。
“北京市中心公交出行率只有40%而纽约达到90%”,《建议报告》对北京发展滞后的公共交通提出对策,“宽阔的主干路在特定时间一半以上车道由公交专用,以限制小轿车上路,鼓励公交出行。”
在此前的1月19日,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已经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与正在征求意见的《草案送审稿》相比,我们的《呼吁书》在应急方面,提出的措施更为具体详细。”《呼吁书》起草者之一、北京四中高一(3)班石玉聪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针对北京市大气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呼吁书》提出5条建议,包括明确建立并启动大气和健康应急评估的标准、对敏感人群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学生停课标准、严格控制紧急事件下上路机动车数量、大力发展公交系统,特定条件如重度污染时应考虑公交特别优惠政策等。
石玉聪说:“我们认为,《草案送审稿》措施较少且规定模糊,不利于实施和产生实效。”
事实上,北京市此次针对雾霾天气的透明态度、应急处理等做法,得到国内外赞誉。
1月14日,针对北京市连续4天出现的重度污染,城区和城南地区PM2.5浓度最高达每小时700微克/立方米等情况,北京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PM2.5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和生活中的燃料燃烧所排放的煤烟,和汽车排放的尾气及所带来的道路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过大,是造成本次污染的根本原因。再加上近期北京地区受闭合低压控制,地面风速减小,湿度加大,并且逐渐形成了静风逆温和大雾。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本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