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校门中午是不开的。这学期开了,学生跑进跑出,过马路被车撞了怎么办?”“校门口都是小吃摊,吃坏肚子怎么办?”“会不会跑去打游戏?”“快把校门关起来吧!”——近日,位于南京河西的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家长QQ群里,家长们为一扇校门的“开”与“关”,热议不休。
3月15日中午,记者来到新城初中现场观察。12点,新安江街上的学校后门打开了,约两百来名学生陆陆续续出来,有5名学生坐上家长的电动车回家吃饭,其他学生朝街边店跑去。新安江街万达华府西苑的一排门面房,开有小吃店、面包店、馒头店、奶茶店、小超市等,每家店门前学生攒动。当天,街边有2个流动摊点,一个卖糖葫芦,一个卖炸火腿肠、关东煮一类。摊主说,“每天卖100根火腿肠不在话下”。13点,校门关闭,环卫工人开始清扫,垃圾里竹签最多,奶茶杯、饮料瓶、面包包装纸数量不少。
初一学生家长李女士是“反对派”,她告诉记者,“看到了吧,小孩哪管得住自己,在外面瞎吃,家长怎能放心?”孩子班上,反对开门的家长有30多个,占了一半以上。以致有段时间,有四五个奶奶及全职妈妈组成“小分队”,中午轮流去学校蹲点,看小孩出校门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
而家长刘海燕是少数的“支持派”,她说,与其担心,不如好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有家长跟学校打电话要求关门,不过学校没采纳。”
与家长不同,学生一边倒地挺“开门”。
“打不打游戏,全凭自觉,想打的人关了校门也一样能出去,‘限制’实际上没用。”“我们不是小学生了,不像大人想的那么没有自制力。校门开了,也不是天天跑出来买零食的。”一位初二的学生很有想法,“开门是对我们的一种信任,‘我决定出不出来’跟‘准不准我出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校门开后,有位同学的家长不再给零花钱,说“防止出来吃串串”,他觉得很受伤。
据校方介绍,开放校门的头几天,学生出去的比较多,然后人数逐步下降,现在维持在一两百人——全校1000余名学生,在食堂吃午饭的约占900人。
校学工处主任石涛告诉记者,“2005年学校周边都是工地,为了安全起见,学校中午不放学生出去。现在,周边配套成熟,也不像闹市区车多人多、情况复杂,学校就做出了‘开门’的决定。”对于家长的担心,校方表示理解。
记者走访多所学校了解到,小学大多是中午关闭校门的,因为孩子小,学校与家长在“关不关校门”上意见一致。而中学的情况不一,“开门”的,有新街口一带的金陵中学高中部、南京第三初中、人民中学等;“关门”的,有南师附中、南外、南京一中、南湖二中等学校——关门的居多,特别是许多名校,高中还在关门,学生出校要开条子。
“中午关校门,习以为常中藏着不可思议,反映了教育深层次的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的殷飞老师点评说,在孩子的成长史中,强制管理过多,初中生特别是高中生都快成人了,还当乖宝宝一样“圈养”着,这与渴望自由的青春期形成反差。教育的目的,是要让人在社会上独立,“如果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没有赋予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到大学,这些能力是不会突然具备的。”(记者 李 玲 曾力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