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雷锋日,我拾金不昧。在公园捡到一亿元,全是10块钱的,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我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受到了表扬”;“我今天看到一个老大娘从口袋里掉出了4张500块钱。”老师都要“气疯”了。小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谁的问题?
小学神作逼疯老师(图)
小学神作逼疯老师(图)
小学神作逼疯老师(图)
小学神作逼疯老师(图)
乍看一下小学生们的作文的确让人啼笑皆非,人民币何时有了500元?春天像个大球?显然缺乏对常识的认识,而一涉及到写挫折就伪造家人去世,一谈感恩就是自己生病父母带着去看病,又可以得出小学生们缺乏的正常的感情交流。小学生的这种作文低质化的确令人担忧,但正如专家所言,低质化的作文又何止小学生吗?连高考作文都能让老师看得想吐,根子无疑还在教育上,教育功利化,闭门造车只追求高分只能让孩子成为摇篮里的木头人。
不改变应试化教育很难从根本上扭转这种“4张500元”纸币的荒唐,但在此笔者无意抨击,只是想谈谈我们的作文到底是怎么了?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曾经比炒得火热的“民国作文”,不妨引其中几个民国孩子的作文吧:比如陈俊逢所作的《公平的太阳》,文中写道:“天上的太阳,一天到晚放出了温暖的光,照耀着一切的人物,不论有钱的,没钱的,都能受到它的恩惠。” 比如张云生的《蟋蟀》一文:“玩者利用蟋蟀之斗以为博,而蟋蟀不自知,胜则欣欣而喜,败则怏怏而恨。”这些作文无疑在思想性上十分的高远,用太阳谈公平问题,利用斗蟋蟀谈被奴役等问题,可谓看点十足。
由此,不妨让我们看看为何现在的孩子就会闹“4张500元”的笑话,原来老师是让孩子们写雷锋做好事,而除了“4张500元”的常识错误外,“我叫红领巾”“好学生”“雷锋偶像”不都是我们一直都在说,也曾说的空话吗?而新闻中老师所言的孩子不会“感恩”,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难道我们当年不是这样吗?人的成长和感情的完善无疑需要时间,不能拔苗助长,在孩子情感发育还不完善时,一味的强调感恩,他们到底会懂多少?
当然不是说雷锋不需要学习,感恩不需要培养,只是这种学习和培养急不得,而需要在其成长中慢慢向其传授,而一到雷锋日就学雷锋写雷锋,这种应景式灌输无疑是空洞和功利化,甚至是偷懒的,平时不向孩子传输雷锋观念,而到雷锋日才学习,还要学生立竿见影的领会,这不是太苛刻和不现实吗?
通过民国作文和现在作文的比较不难看出,在题材选择上,如今越来越窄,越来越成人化,正如《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所言,“我们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把论说文、应用文和散文、随笔、诗歌、小说煮在一口锅里,都要提炼出一个主题来;为了说一个‘正确的主题’,许多学生只好说一些毫无意思的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甚至说言不由衷的假话,说大人说的话。”是的,每让孩子写一个作文,就要灌输进感恩、帮助别人等“正确的主题”,而很少去陶冶他们情操,引导他们学会通过更开阔的视角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学生作文“逼疯”老师,更是害死孩子。
为写挫折竟让家人去世
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几乎是让所有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灯市口小学的孙老师在开学后让学生们写“假期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很多孩子犯了难,纷纷反映没什么可写的,“每天就是看电视、写作业,没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孙老师感慨:“学生们的生活圈子太小了。”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学。本市某示范高中高一年级的卢老师说,现在很少给学生布置命题作文,因为会收到千篇一律的作业。有一次布置了一篇《人生中的挫折》,第二天一判作业,发现有一批学生的家人最近都去世了。“学生们好像没话可说,要不就瞎编一个家人去世的故事,要不就写古人如何挫折,写自己的挫折就是考试没考好,竞赛没得好成绩。”
卢老师放弃了命题作文,决定先从“看图说话”教起。“要让他们先学会个性化的描述,然后再说个性化的思想。”卢老师说,明显感觉1995年是个分水岭,之前出生的孩子还有一些生活经验,而之后出生的孩子除了课本,最熟悉的就是几部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电视剧,其他的课外书、名著知之甚少,甚至一些成语故事都不了解。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更是几乎为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