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大战愈演愈烈:奥数难禁 证书乱飞 拼爹太狠
进入5月,各地“小升初”进入关键时期。“小升初”,这个原本义务教育阶段的正常升学行为,由于就业压力层层传导、校际差异过大,正演变为一场“战争”,一场孩子之间、家长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战争”。“小升初”大战为何愈演愈烈?透过奥数热、占坑生、共建生、特长生等一些乱象,或许能管窥一二。
据新华社新媒体专电
奥数难禁,“改头换面”再登场
虽然各级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把奥数与“小升初”挂钩,禁止涉及奥数的培训。但各类奥数培训班改头换面依然运行良好。由于“反封杀”势头很猛,不少奥数班纷纷打出“拓展思维”“快乐数学”等新旗号。不仅培训班选择留下,即便是学生们,不想也不敢离开。不少学生家长感叹,没有“条子”,也没有“票子”,唯一的“路子”就是奥数了,禁了奥数反而更忧虑。还有家长担忧,奥数选拔曾经屡禁不止,过段时间会不会又“死灰复燃”?
坑位众多,耗费“巨资”来“占坑”
“金坑”“银坑”“土坑”……这些看来不知所云的词汇,对经历过“小升初”的孩子家长来说却是如数家珍。“坑”指的是“占坑班”,是指公办重点学校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可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校初中。
“金坑”,即与最顶尖中学关联性最大的培训班,不上该培训班就不可能通过“点招”被录取。“银坑”“土坑”相关联的学校水准依次次之。
有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占坑班”家长每年花费在8000元以上,孩子小学阶段每周用于“占坑班”的时间平均为4.3小时。
特长“满天飞”,到处皆是“证书党”
在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培养特长,本是陶冶情操、娱乐身心的好方式,然而,在“小升初”残酷竞争的背景下,特长成为了“敲门砖”,带有应试味道的兴趣爱好难言轻松和愉悦。“某班级有50个孩子,为了“小升初”,有35个孩子在学钢琴;某学校招收10名体育特长生,竞争比超过10:1……”类似的例子已经不是个案,在各大城市中十分普遍。当这些特长生升入初中后,往往因为课业紧张放弃特长培养,从幼时起就培养的特长,只为“小升初”那一天。
而在报名现场,拥有大把荣誉证书的“证书党”也比比皆是。
“共建生”,少数人的特权
最近,北京的黄先生和很多“小升初”家长一样,正为孩子如何能上一所名校而纠结。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单位和一所市级示范中学共建,每年有10个共建生名额,但今年全单位有51个孩子竞争。
所谓“共建”,就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学建立“共建”的关系。目前共建分大、小两种方式。“大共建”的入学名额固定,符合条件的单位子弟需要竞争才能胜出。“小共建”的单位子弟都是一比一录取,没有什么名额限制,一般是强势的政府部门以及部分央企才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