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小升初考试考场外,众多家长在守候。张 悦摄(人民视觉)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绕不开择校这道槛。年初,教育部要求制定措施解决大城市中小学择校热问题,各地通过公开摇号、指标到校、严控择校比例等遏制择校热。然而,“民办择校大战”却愈演愈烈。从6月底到7月中旬,广州、郑州、昆明等地接连上演“万人赶考民校学位”,“掐尖”竞争十分惨烈。
尽管“公办保公平,择校到民办”渐成共识,尽管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占比并不高,但少数的择校现象“却弄得整个社会很焦虑”。家长的择校冲动为何始终强烈、学生的升学负担何时才能卸下?在逐步实现“公办不择校”后,民办择校已然成为中国教育的新热点。——编 者
火爆
赶考成风,有考生同时报7所民校,录取率远低于高考
7月16日,郑州“小升初”民办校测评放榜结束,考生和家长的“择校题”也到了要交卷的时候。
“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招10个班,当天考试共有132个考场,一个考场只有三四个人能考上,比高考还难。”考生家长胡越感慨。据了解,文博学校14∶1的报录比例还不是最高的,15000名考生争夺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500个名额,报录比例竟然高达30∶1。
不只郑州在这个夏天经受着择民办校的“炙烤”。“天河外国语学校和育才实验学校都招了我儿子!”家住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的何先生一家近来沉浸在喜悦中。因为嫌划片内的公办初中质量不高,他果断选择了“民办择校路”。
虽然儿子的上榜让何先生“押对了宝”,但民办择校的火爆也让他记忆犹新,“家长们带着孩子四处赶考,手拿四五张准考证的考生比比皆是。”据统计,广州市共有民办初中152所,其中组织考试的大联盟12所、小联盟5所,今年计划招生4815人,报考人数则多达26475人,报录比例达5∶1。
同样的择校压力,昆明市五华区的张女士感同身受。“民办校每年学费七八千元,公办校不要学费,但因为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家长们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让孩子挤民办校。”她说,身边考生中最多的报考了7所民办校。
按照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考试升学,小升初就近划片派位录取。近年来,一系列“禁令”已让公办中小学择校的空间和比重逐步减少。“其实,我们在公办校基本实现了就近免试入学,只是在民办校存在择校现象,但就是这少数的择校现象,却弄得整个社会很焦虑。”一位教育部门官员曾如此抱怨。
盲目
择校只看升学率,为应试上补习班,未毕业先“试考”
在广州市二中应元实验中学,记者问一位考生“是否有信心考上”,谁想到这个小男孩笑着说,“我今年才上五年级,妈妈说让我来提前体验。”这样的特殊考生并非个案。一位家长说,很多非毕业生都来“试考”,“花几万元报的培训班有没有效果,考一次民校联考就知道了。”
为考民办校而上补习班,几乎是各地考生共同的必修课。“民办校考题多是书本外的知识,必须参加补习班,女儿六年级一年的补习费大概11000元。”昆明考生家长张女士说,补习了不一定考得上,但不补习一定考不上。郑州一考生家长则直言,孩子从四年级就开始准备小升初考试了,“这在他们班里非常普遍”。
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进行任何形式的招生考试或测试,民办校招生必须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主要录取依据。但不少家长却表示,目前各地民办校招生仍是看考分、排名次,甚至导致明令禁止的奥数班等死灰复燃。“如果民办校不取消入学测评,仅要求公办校划片接收,小升初免试不过是‘皇帝的新衣’。”教育界人士李建梅说。
让家长们纠结的,还有放榜后的选择。当各校录取名单出炉,“育才和侨外,选哪个”之类的求助网帖大量出现。“当初抱着不能错过的心态,只要时间凑得开,就尽可能考,但对学校有什么特色和优势、自己孩子适合什么学校,并没有清晰认识。”梁女士的话,代表绝大多数家长的择校心态。广州某知名中学校长表示,很多家长择校时只追求升学率,反而忽视了学校服务、人文氛围、教学理念等,“国外家长是为特色而择校,我们却是盲目择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