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常说一个词——“熊孩子”,指的是那些淘气、顽皮、具有破坏力的青少年。他们到处惹祸、搞破坏,常常令家长头疼不已。有的保险公司为此发明了“熊孩子”保险,可赔付因孩子的过失导致的经济损失。但这就能改变“熊孩子”的“劣迹”吗?面对古灵精怪的“熊孩子”,我们怎样对待他们才更好呢?
“熊孩子”出没数百家长争买“惹祸险”
近日,有关“熊孩子”的段子在网上层出不穷,“弄坏叔叔家价值几万的瓷器”、“打碎邻居家的玻璃窗户”、“‘肢解’同学最新的电子产品”……熊孩子的闯祸能力让人叹为观止。有保险公司还因此发现商机,推出“熊孩子险”,为“熊孩子”的调皮行为所产生的恶果买单。这款险种刚一出世,就受到不少家长的青睐,卖出数百份之多。
据了解,其实所谓“熊孩子险”的真正名称为“监护人责任保险”。该产品主要面向有18周岁以下未成年孩子的家庭,由于其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来负责赔偿。每年只要支付44元的最低参保费就可以购买,保期为12个月,责任限额是50万元。无论是孩子无心砸了邻居的玻璃还是弄坏了小伙伴的玩具,保险公司都会赔偿孩子对他人造成的损失,且不限次数。
这一险种是否受家长欢迎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家长一听有了“熊孩子险”,直呼“该买”。一位父亲表示:“我觉得还是值得买的,因为我家孩子喜欢打球。打球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了意外伤到谁都不好,有了这个险就有保障了。”
不过,也有家长提出了不同看法。初为人母的林女士表示,如果从风险保障的角度来说,这个保险无可厚非。但是从父母教育子女的角度来说,这份保险让许多家长推卸了责任,无形中会助长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性。林女士说,顽皮是小孩子的天性,闯点小祸也正常。但如果买了这份保险,不就给自己的孩子贴上了“熊孩子”的标签了吗?(据《江南时报》)
“熊孩子”是怎样改变的
◎榕杨
如今,“熊孩子”成了一个流行的网络词汇。其实,“熊孩子”过去一直存在过。多年前,我的亲侄子就是被人们公认的“熊孩子”。
侄子“出格”的淘气顽皮,是从上小学开始显现的。先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频繁地做小动作,玩铅笔盒、踢前座同学的凳子、大声讲话等是他一贯的小“伎俩”。无奈之下,老师把他从后座调到了第一排,并将桌面上的东西一收而空,按老师的话讲:“无计可施了,但眼珠子还乱转!”孩子的爸爸隔三岔五便被学校叫去谈话。
这还不算啥,放学后不回家,在院子里今天把张家摩托车的倒车镜弄坏了,明儿用砖头砸坏了传达室的玻璃,后个儿把邻家小女孩的头弄破了。我嫂子在下班的路上,常常被邻居们围着告状。侄子呢,回家后肯定是被他爹一顿暴揍,但暴揍后,只能管一时,几天后肯定是故伎重演。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他十岁那年,居然把去我哥单位送砖头的手扶拖拉机开到了河沟里,他自己跳车安然无恙,拖拉机严重损坏报废。侄子吓得不敢回家,独自一人转三趟车,跑到我家“避难”……几年下来,哥嫂在侄子闯祸后,因为各种道歉和经济赔偿,苦恼不堪,而侄子呢,在各种批评、指责和白眼中,也大有“破罐子破摔”之架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