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国家助学政策再完善:资助大门向每个学生敞开
2014-08-28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1999年以来,998.9万人获得了助学贷款,审批金额1032.08亿元。去年,贷款审批人数109.10万人,获得贷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3.23%。今年,国家将继续完善并推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

  又到新学年开学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否顺利上学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按照现行的国家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申请国家资助,相关手续是否便捷,有的省份大学学费上涨后,学生获得的资助金额是否足够支撑学习生活?

  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就这些大家关切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表示,我国已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大门向每个学生敞开,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总额再增加 覆盖全学段

  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2013年,全国学前教育(幼儿)、义务教育、中职教育、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累计资助金额1185.15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营养改善计划资助资金),比上年增加59.07亿元,增幅5.25%。

  在资金投入配比上,来自政府的投入共805.43亿元,占67.96%。其中,中央财政427.75亿元,地方财政377.67亿元。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学生资助政策,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张光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高校学生资助资金为例,2006年财政投入资金为24.79亿元,到2013年,财政投入达288.29亿元,增长了11倍。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在学前教育阶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推动全国32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免除了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同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和营养膳食补助;在普通高中,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对中职生,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以顶岗实习、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对高校本专科生,国家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加“绿色通道”的资助体系,即从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到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新生入学资助、“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对研究生,建立了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岗位津贴在内的资助政策体系。

  据了解,从今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教育将全面实行收费制度,研究生奖助政策还将进一步完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好消息!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提高4000元
· 助学贷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 重庆:近8亿元助学贷款助11万多名大学生就学
· 内蒙古高校助学贷款还款率超97%
· 哈尔滨户籍本专科生每年可贷八千 研究生一万二
· 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将发放160亿元助学贷款
· 国家将建立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用于特困学生
· 官方:西部地区获助学贷款学生比例明显高于中东部
· 助学贷款新政让借款学生年均还款下降3至4成
· 重庆将投入15亿资金和助学贷款资助贫困大学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