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九年一贯制≠“小学+初中”
2016-01-25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体量最大的区县,截至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17个学区已经划分完毕,实现了对口直升机制或九年一贯制。全区共有40多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推行贯通学校管理,实现教师跨学段教学,模糊中小学学段的概念。这是日前从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基础教育一贯制办学模式创新研讨会上传递出的信息。

  近年来,在很多饱受择校困扰的大中城市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九年一贯制的办学路径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关注。九年一贯制办学意味着两所或多所学校的合并,那么,是不是“小学+初中”就是有机衔接贯通中小学教育的理想模式?随之而来的教学管理、教师队伍、课程设计等的深度融合该如何破题?

  “有的地方说,搞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能从科级升到副处级。九年一贯制办学就是简单升级吗?我们推行九年一贯制的初衷,最主要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使中小学教育的衔接贯通性更加紧密,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学生成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坦言,目前一些地区九年一贯制办学成效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明确导向,办学行为短视。

  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将九年一贯制办学的本质解读为“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两翼中的一翼”。“一方面是供给端的转型升级,以学校、学区、集团为主的联盟,降低教育生产和培养当中的能耗,实现学生成长路径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结构性的变革,通过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使学生的成长路径变得多元化。”

  在这场聚集了来自全国的500余名九年一贯制办学实践者、研究者的研讨会上,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探索九年一贯制办学的海淀区成为第一个被解剖的“麻雀”。

  “九年一贯制将小学和初中这两个独立的学段整合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整体,具有独立初中和单独设置小学所无法比拟的教育整体性、连续性等各方面的优势。”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说,在对中小学进行调整、大力推进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同时,海淀区行政、教研、科研部门共同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组,研究的第一个重点是学校管理制度,第二个是课程体系,第三个是教育教学衔接。

  陆云泉表示,在增加优质教育供给量、抑制择校、整体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九年一贯制仍面临体制机制变革的难点,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在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学校管理者文化认同和管理能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适应性均受到挑战。

  “就目前而言,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多是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政策下推进的举措,涉及学校组织结构的变化,管理结构的变化,以及上下衔接的课程体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表示。

  “九年一贯制办学中,教师队伍一体化是最难的一点。”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颖惠的观点引发共鸣。

  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李方认为,九年一贯制也好,十二年一贯制也罢,作为扩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举措,其扩展的显然不应只是学校的名字,更重要的是整体师资资源扩展。“一贯制办学模式下怎么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学段能不能上下贯通,横向学科能不能交融,还有哪些深层次障碍,都需要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九年一贯制如何实现“6+3>9”
· 北京试行五四制九年一贯制学校
· 新学年小学一年级增设科学课 多校老师暑假备课忙
· 北京市各区小学入学政策出台
· 浙江发布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
· 教育部发文明确: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由各省确定
· 北京去年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4.06%
· 陕西教育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 引优质教育资源 北京小教资源实现跨区县组合
· 小学班里"世界通"多 小孩看得懂世界吗?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