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学生减负
专家谈如何走出学生减负困局
2013-09-0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原标题:如何走出学生减负困局大家谈(之三)


王乃玲绘

  应让孩子“跑”向何方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陆士桢

  许多家长常说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当家长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可曾思考过,孩子起跑后,究竟要跑向何方?当家长们以“为孩子好”,“不耽误孩子”为名,给孩子背负上各种各样压力的时候,是否应当首先想清楚这个本原的问题?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那还用问,当然是跑向成功。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成功的定义和标准又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所谓的“成功”,是谋得一官半职,是获得更多的财富,从而获得社会的肯定。但这种成功,其实都是世俗的标准,是物质与功利目标,这样的目标与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未必等价,这样的目标并不等于孩子将获得内心的满足与自我肯定。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的孩子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我与他之间的经典对话是,“你考得怎样?”“还行。”“什么叫还行?”“后边还有仨。”好不容易念完初中,面对我的让他读完高中的建议,他坚决反对,并给出了这样的答复,“这样做,看起来是为我好,但其实,你是为了你自己的脸面。”面对孩子的答复,我一下子被噎了回来。后来孩子上了中专,又考上了大学,几年后,他提出想出国留学,我说,行,你到国外读个博士回来就成功了,可是孩子坚持着去国外读一个职业教育,电脑动画制作。尽管我经历了强烈的思想斗争,但还是尊重了他的意愿。等到孩子学成归来,他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职业,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这个过程让我反思,成年人心目中成功的标准,与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比起来,到底哪个更为重要?

  从科学的角度思考,家长们还应认识一点,根据科学统计,全世界所谓的“超常儿童”,即在某一方面表现出特别潜质的儿童,仅占全部儿童的1%—3%,也就是说,100个孩子中,能够心智超长、有可能最终成为社会精英的只有1到3个,其余的97个都会是一般人,接受一般的教育,谋得一份一般的职业,过着一般的生活。如果将那97个一般人按照精英期待,给予精英培养,实际上是一种精英压迫和精英摧残,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

  还有一个例子,在绝大多数人的教育观念中,成才就意味着朝向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如孩子们有的长得像茄子,有的长得像土豆,如果都把他们培养成苹果,那就是成才与教育的成功。可是,一次,当我跟一个小孩子讲这个理论时,孩子的答复是,“那是你们大人想的,茄子和土豆长好了,也一样能出口。”

  看!这个孩子说得多好,他用稚嫩的语言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成才的定义不是唯一的,成功的目标不应该是世俗的。孩子是发展的主体,教育的过程必须是“能动”的,要发挥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每个孩子也都是有潜能的,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潜能,最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要尊重孩子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家长们应该记住,孩子们有权利过自己的人生,不是给家长看,给别人看,给社会看,快乐本身是单纯的,不应附加太多的东西,与世俗的成功比起来,单纯的快乐更加可贵。

  当然,有的家长会说,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现在的用人观和价值观就是如此,我们也很无奈。是的,这就启发我们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家长们要真正放下,将世俗的价值观真正放下,从孩子成长的本原出发。一个就是呼唤理性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用人观。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每个家庭单元,每个家长的焦虑,真正让家长们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而不再盲目地为孩子增加负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民日报:用改革撼动“减负”怪圈
· 如何走出学生减负困局:学生减负有赖教育综合改革
·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减负的前提是学生乐学会学
· 中国儿童睡眠障碍凸显 课业过重成首要危险因素
· 学生“减负”调查:校内校外开销付出此消彼长
· 委员热议学生减负:别再仅仅坐而论道 应迎难而上
· 王国庆:让制度创新成为学生减负长效机制
· 长沙出新规为小学生减负 呼吁家长慎加"课外餐"
· 北京:中小学生“减负” 校长成为第一责任人
· 不背书包,能否“减负” 政策频出成效如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