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校园欺凌
心理专家谈校园欺凌:欺负人的孩子自己也不快乐
2017-01-23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欺负别人的孩子,自己就能从中得到快乐吗?”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张兴利给出的一组青少年心理“抑郁”程度参数显示,“欺负方”与“被欺负方”分别是316与414,双方的“自我效能感”为262和105。这意味着,欺负人的孩子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忧郁、焦虑。

  近日,在由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暨心悦教育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上,张兴利说,在校园欺凌行为备受关注的当下,这种行为背后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更加值得深思。

  张兴利调研发现,在校园生活中,“起外号、骂人、取笑和讽刺”“社交排斥、交往排斥”“打、踢、推、撞、威胁”“散布谣言、让他人排斥”以及“强迫要钱、拿走或损坏物品”等行为,是最容易导致“欺负”与“被欺负”发生的情形。而这些所反映出的均是青少年各种心理上的需要。

  他说,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疾风暴雨期”,是大脑的第二个发育快速期,诸多表现行为的背后,多源于对于引起注意、寻求同伴接纳、追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表现优越感或者是兴奋刺激的需要。对这些心理上的“需要”,必须加以重视,否则就有可能酿成“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个“令人震惊”的预测,即从2010年到2020年,全球儿童心理疾患将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年龄在14岁之前的,占50%。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乔志宏也提到,根据该院研究发现,全国15%~2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其中,留守儿童的情况更为严重和特殊,这一群体的焦虑感、抑郁感、孤独感、自责感,均处于比非留守儿童更高的水平,其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品行问题也更为多发。也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的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需要格外重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大代表关注校园欺凌 普法教育要形成长效机制
· 校园欺凌:除了说“不”,我们还应做些什么?
· 北京市教委:绝对不能容忍校园发生此类事件
· 防范校园欺凌决不能“捂盖子”
· 甘肃:集中开展校园欺凌与暴力专项整治
· 陈宝生两会答问: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要树立法治思维
·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应加以区分
· 去年北京对“校园欺凌”审查批捕35人
· 校园欺凌如何筑起法律“防火墙”
· 最高检:涉校园欺凌暴力案 前11月批捕逾千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