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深受三座大山压迫,愚弄的劳动者终于翻身得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共和国建立之初,正值中国人民疗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百废待举之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打下江山,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巩固千秋伟业之际,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国家各级领导岗位的工农干部,并逐步形成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确是关系国家建设的重要大事。因此,1949年12月,在新中国刚刚诞生之际,首届中央教育工作会议就作出重大决定:尽快在全国创办工农速成中学。招收产业工人、机关干部、军队战士入学,不仅补习文化,并为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打下基础。这一具有开创性的举措,足见新中国决策者的战略眼光。
要求各地创办工农速中的同时,中央教育部先行一步,于1950年1月直接领导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工农速中,它就是人大附中的前身。
这所学校筹建期很短,从1950年1月筹备,到4月开学,仅三个月。因为它肩负着探索和开创工农教育“速成”的任务,具有“实验”的性质,故而学校名称为“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先由工农教育司领导,后改属中教司工农速成中学处主管,并抽调相应师资;由中央配备该校行政领导干部,北京市教育局大力支持,帮助借得东城区外交部街大同中学五十间房屋做校舍。中央教育部的行政会议讨论了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招生条件,决定初招三个班,以利于“实验”。
4月3日,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开学,开学典礼异常隆重,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马叙伦亲自率队出席祝贺,副部长钱俊瑞、韦悫、林砺儒出席,其中一位副部长代表部领导讲话,《人民日报》则专稿报道此事。这样优厚的待遇,恐怕今天的一些名牌大学也未必能得到,可见当时的工农教育并非今天的成人教育,无论政治方面还是物质方面,工农中学的待遇远远优于普通中学,这就为日后人大附中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