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北京定慧东里小区内,初中生小颜(化名)放学回家后即跳楼,当场死亡。目前警方初步认定死者系自杀身亡。据了解,小颜放学前,曾在学校被老师罚站3个小时。(11月5日新华网)
学生自杀事件并不罕见,其缘由也大同小异,大都是因为自觉受到一些不够公正的待遇,譬如,受到老师误解、批评甚至体罚,觉得羞于见人,竟立即走上绝路。留下了痛不欲生的父母,还有众多围观者的一声叹息。
毋庸讳言,涉事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措施手段确实有着简单粗暴的因素,无论学校该不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都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管理进行反思。至少,像罚站这种早已被现代教育理念摒弃的教育管理手段,不该成为学生自杀的诱因。但是,学生自杀事件的频发却不能不让人重新审视一个教育术语—挫折教育。
前几年,挫折教育一度成为热门词汇被教育界屡屡提及,原因是学生们在求学时代没有经受过风雨坎坷,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无法经受住生活的风浪,这就需要学校能够提前给补上这一课,让学生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这种教育理念固然比较有前瞻意识,但是,把挫折教育完全交给学校,以及只考虑学生将来挫折的做法和想法显然不够全面。其实,挫折教育应该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而且教育者不能仅仅是学校,家长以及社会都应该时时地向孩子灌输这种挫折教育,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挫折—包括委屈、误解甚至侮辱,即使是学校老师,也有可能随时成为肉体或者精神上的施暴者,遇到这些“挫折”应该有充分面对的勇气,而不能自陷其中不能自拔。
事实上,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目前最缺失的就是这种挫折教育,因为,现代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的改变,学生经受的大多是和颜悦色的鼓励和赞赏教育,像严厉的批评乃至体罚一般不大多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又不曾向他们提及什么挫折教育,久而久之,学生的抗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严重退化,一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遇到挫折,立即就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据悉,小颜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正如专家所指出的,这样的孩子通常自尊心过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会过于夸大体罚的后果,更容易钻牛角尖。在学校、家庭和全社会中强调挫折教育,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也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尺度范围。(李先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