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课程教材体系探索合理考试评价制度
本报讯 记者温红彦报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从哪里入手最为有效?江苏省抓住课程教材这个核心和考试评价这根“指挥棒”,全面构建新的中小学课程体系,集中力量解决现行中小学课程教材中普遍存在的繁、难、窄、旧问题,并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做适当的调整;通过采用小学成绩等级评价等措施,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这些改革实践,揭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从1997年开始,江苏省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其标志性的工作就是江苏省1997年7月颁发的、被人们亲切称为“10条”的文件???《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10条基本要求》,内容包括小升初改革、初高中分设等10个方面,条条要求指向素质教育、指向课程实施。紧接着,1998年调整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要求,1999年调整普通高中教学计划,2000年高中实施国家新课程计划,省内教学用书砍掉各种教辅材料218种。在教材建设上,江苏省的具体思路是:义务教育必修课教材依据国家大纲,体现江苏特色;地方性选修课、劳技课、乡土教材,集中体现江苏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教材改革思路,江苏送审的23种义务教育教材全部通过国家审查。在前不久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江苏省重点介绍了课程教材改革的经验。
改革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江苏省广大教师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经验。如金陵中学、南京师大附中的“研究性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琅琊路小学的“三个小主人”活动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考试和考核评价制度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推进手段,也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全国来看,江苏省是较早地在大中城市推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初中的省份。从1997年开始,全省所有小学取消了成绩报告单,改用综合素质报告书,小学各年级一律取消期中考试,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1999年,以苏州市中考语文改革试点为契机,在全省推进中考改革试验,要求着重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考改革上,江苏省推出新的高考方案:2000年和2001年实行“3+文科综合”,2002年实行“3+六门大综合”,2003年实行“3+大综合+1”。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引导高中教师按照新的课程计划组织教学,使高考这根“指挥棒”直接指向素质教育。
《人民日报》(2001年06月07日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