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纪实之一
初到江西,便对江西人有了一种深刻的印象:朴实、韧劲,更带有几分执着。
江西教育不发达,全省人口80%在农村,教育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江西人不甘示弱。江西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教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江西基础教育要想尽早实现现代化,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必须改变,经济越是欠发达,观念越要更新。只有这样,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才有可能尽早成为现实。
领先一步占制高点
机遇从来垂青有备而来的人。
1997年,原国家教委组织专家学者经过数年研制完成“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决定选择部分有条件的省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大。
在基础教育领域,普通高中向来是一个关键而敏感的学段,它下与义务教育衔接,上又承担着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任务。多年来,普通高中一直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科课程一统天下,教师不堪重负,学生叫苦不迭。同时,高中又被视为教育改革的“雷区”。
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在重新审视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基础上,重新设置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充分发挥了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不言而喻,谁有超前意识,抓住这一机会先行试点,谁就会抢占先机,对整个高中教育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使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真正落到实处。江西人决定不放过这一难得的机遇。
从历史上看,江西一直有重教兴学传统,但多年来一直没有摆脱“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随着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高中学生数的增加,上大学的竞争日趋激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态势愈演愈烈。重知识轻能力,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
基础教育要有大的变革和突破,核心问题就是要进行课程设置与内容改革,改变现有的评价方式与手段。于是,江西省主动请缨,争取率先在高中实施新课程方案,力争早试验、早受益、早发展。1997年秋,江西与山西、天津一道,作为全国“二省一市”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省份,开始了全省范围的高中新课程方案试点工作。
棋高一着 抓重点攻难点
在高中实施新课程方案试验的任务是接了下来,但要想在长期“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传统教育观念和环境里实施新课程方案,又谈何容易!
试验之初,学校、家长、学生都存有重重疑虑:按新教材教学,影响高考升学率怎么办?教师更是犯愁:新教材内容多、课时少,教学质量怎么保证?再说,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也跟不上新教材要求。
针对现实出现的种种问题,江西省一方面在全省开展大规模的转变教育观念宣传活动,一方面切实对试验工作作出统一部署。
为了使全省2万多名高中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方案精神,他们精心选配年富力强、水平较高、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首轮新教材试验的任课教师,并计划连续用5年时间,分三轮培训全体任课教师。
在培训内容上,全省由浅入深抓住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新教材“新”在何处,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相应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等,使全省2万多名高中教师全部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
优化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方案试验的重点。它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及心理品质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学习、动手实践等能力。为此,许多学校开设了“学习方法指导”课程的讲座。针对新教材内容多、课时紧的矛盾,各校、各学科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核心,积极开展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研究,提倡“少而精”、“启发式”教学方法,同时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课堂效益。许多学校还为此自筹资金,新建、改建、扩建图书馆、语音室、电脑室、实验室,开辟了选修课和活动课场所,为高中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课程结构中增加活动类课程,是新课程计划的特点,也是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为了开好活动课,江西省建立了省、地、校多级教研网络,并配备专兼职教研员,采取先铺开,后规范;外借鉴,内挖潜;广征集,精选编;重开设,善升华的工作步骤,在总结经验,逐步规范中提高水平。各地在积极探索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铅山一中实行的教师挂牌、学生自主选修的做法;泰和中学、新余一中实行学生先听再选的做法和临川二中采用的学分制考核办法。为了给学校开设活动类课程提供必要的教材和资料,江西省从1998年起着手活动课教材建设。他们开展了活动课课题征集工作,征集了300多个课题,并结合教育部将高中活动课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思路,编写出版了《综合主题研究》活动课教材,及时引导全省活动课向研究性学习方向发展。
为了推动新教材改革向纵深发展,江西在全省建立了一批教学实验基地,如临川一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研制和应用”实验基地,玉山一中的“研究型学习”实验基地,铅山一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基地和九江一中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实验基地等,发挥其教研、教改的核心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辐射扩散,良性发展。
课改改出新天地
江西在全国率先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课程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切入口。高中课改,改出了教育发展的新天地。
最明显的变化是学校和教师的人才观、质量观在实践中得到了根本改观。高中教育不再是为了淘汰和选拔,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为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负责,为全体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一批样本校成为新课程试验的骨干,他们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起到了核心辐射作用。
更可喜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个性特长和全面素质也随之提高。任选课和活动课的开设,适应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一些参加过课改试验的学生由衷地说:“课改使我们的潜力像火山一样喷发,连我们自己都未意料到。新课程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使我们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活动课锻炼了胆识,使许多来自农村的孩子提高了自信。”
一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的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正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为江西深入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目前,高中新课程方案在江西等“两省一市”首轮试验的基础上已扩大到10个省市。
新一轮的高中课改正伴随着最新教育理念的渗透,向着纵深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11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