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上课: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再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再讨论、再交流,再提问……前不久,记者在北京166中学旁听了一堂高二学生的生物课。讲台前的年轻老师王蕾,个子还没有学生高,年纪不超过30岁,却把握着整个课堂的节奏。时而她是学习的引导者,时而她又是讨论的参与者。这一课,讲的是种群。
“请大家讨论一下,生态学家调查种群共有几种方式?”王蕾问。
安静的课堂里嗡地一声热闹起来。很快,有几个组的同学提出了调查法、实验法和模型法,每组还都举例说明。介绍模型法的男同学明确提出可以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推算出物种种群的变化,并用图形加以表示。
王蕾在大屏幕上列出了一个仓鼠种群的例题。
“都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仓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呢?”王蕾第二次提出问题。
又是课堂讨论。不久,王蕾想要的答案全得到了。
“用什么办法最适宜研究仓鼠种群的变化呢?”王蕾又让学生们想办法。王蕾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坐标,有两位同学根据她给的条件画出了仓鼠种群变化的J型曲线。
“有没有简单、准确的数学计算方法呢?”王蕾满怀期望地看着学生们,想把结果做得更完美。她知道,学生们此前还没有接触过数学模型。
片刻,一位女学生便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了:N=10×2n。“非常好!”王蕾忍不住称赞。学生们终于靠相互的讨论和思索建立起理想条件下的动物种群变化模型。
“这个模型应该从那些方面修正呢?现实生活中理想化的情况并不存在呀。”王蕾再一次推着她的学生们朝着接近真理的方向探索。
坐在旁边和我一同听课的一位外校的生物老师说,王蕾去年试教过美国的生物教材,她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和讨论式。要是用传统的方式教,这节课老师重要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计算动物种群变化的结果。既不会涉及到J型曲线,更不会涉及数学模型,而这些知识正是将来学生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的。相反,计算结果是生物领域很专业的问题,只有很少数的学生将来可能用到。传统的教学太注重细节的追究而往往忽视了研究方法的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副教授方瑾评价王蕾的讲课是“素质教育在课堂的体现。可以看出她是依据最新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设计的。是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介绍进我国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何克抗教授介绍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王蕾设计的生物课的确符合建构主义的理论。她为学生们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了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并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尽管每一个学生曾经提出的观点、检索的资料是不完整或不正确的,但是,在这样一个宽松、积极思考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多次的交流,他们的知识建构逐渐变得完整。
王蕾说,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从学习中不仅得到了知识,同时获得了提出问题、研究和分析问题的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核。
王蕾在回答记者开展讨论式教学难不难,如果学生问到你不会的知识怎么办的问题时说:“真的挺难,每一次备课都非常费力,因为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具有发散性。但是,老师不可能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学生也未必什么都不会。重要的是老师要懂得尊重学生,不会我们可以一起再去查书、去请教他人。
“以前,我们总以为高中学生要面临多科会考和高考,对于非高考专业的生物,他们不会有太多的学习热情,也不必要用这些课占据他们太多的精力。其实这是应试教育观念下教师对学生的误解。当我们试用了美国的生物教材BSCS后,我发现随着学生对生命科学兴趣的增加和精力的投入,他们对科学本身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他们的综合科研潜质被挖掘出来。他们总是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是我的学生们推着我在教学改革的路上继续向前。作为他们的老师,我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我问王蕾,你每学期有多少节生物课可以用这种方式教?
“所有的。”王蕾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你们能够完成所有的教学要求吗?”我知道,各级教育机构对于各门课程都是有非常具体的教学要求的,多少个课时,多少个知识点。
“没问题。”王蕾对此非常肯定。“我教试验教材的第一个班是个实验班,去年他们高二生物会考时,区里专门为我的学生出了份试卷,内容比普通会考的题要难,学生们考得非常好。我相信,今年这个高二实验班如果参加明年的3+X考试,他们适应综合测试的能力要强于其他学生。”
166中的单志敏副校长告诉我,现在,许多年轻教师都和王蕾一样,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并尝试着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他们学校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全体教师的70%,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素质教育进入学校主流教育教学工作,希望就在他们身上。
《中国青年报》 2001-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