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召开“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了我国学生常见病工作所取得的喜人成绩。
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提高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体现出显著的加速生长趋势,突出表现在体格发育上。以20年来7-17岁身高平均增长量为例,男女生分别达到6.9cm和5.5cm。体重增长更为迅猛,男女生分别达到6.6kg和4.5kg。儿童青少年身体充实度提高,“绿豆芽”体型明显减少。青春期发育提前趋势更为显著,突出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
学生常见病患病率显著降低
10年来,我国学生常见病患病率显著下降,学生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沙眼和蛔虫感染大幅度下降沙眼和蛔虫感染曾经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两大疾病,全国学校卫生工作者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措施,使城乡学生的沙眼患病率分别从1992年的15.88%和17.87%,下降为2000年的7.5%和8.0%。全国城乡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1992年为14.94%和26.60%,到2000年,降为1.1%和6.6%,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蛔虫感染率已下降至1%以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明显下降1992年,全国城乡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6.47%和24.10%,到2000年下降为9.1%和11.4%,中、重度贫血基本消灭。
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轻重程度构成改变1985年全国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0%左右,1995年和2000年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下降到21.2%和19.5%,2000年学生重度营养不良已基本绝迹。
龋齿和视力低下是学生常见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2000年,12岁城乡学生龋均分别为0.42和0.29;比1982年分别下降59.6%和55.4%。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患病率仍居高不下。
卫生保健意识增强
儿童青少年的卫生意识逐渐增强,良好的卫生行为逐渐养成。
例如,1995年城乡学生的刷牙率达到83.0%和74.2%,2000年达到92.8%和87.1%。以北京为例,城区中小学健康知识知晓满分率达97.6%,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4%,农村中小学生知晓满分率为89.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9.6%。
常见病防治仍需加强
目前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仍居高不下,近视眼患病率小学为21.0%,初中为43.6%,高中为66.5%。升学压力和与生活现代化相关的环境因素还将对近视眼患病率产生持续影响,因此,近视眼防治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
目前我国的儿童青少年防龋工作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仍很大,2/3左右的省、区儿童青少年恒牙充填率低于40%。在口腔保健薄弱的农村地区,青少年因龋齿久拖不治,导致恒牙过早丢失的现象尚很普遍。
儿童青少年的肥胖、低体重并存。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的肥胖检出率正以每5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中的肥胖检出率已上升到6%-8%,成为大城市儿童青少年最突出的营养问题。肥胖不仅给患儿带来身心危害,而且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等成年疾病的发病增加和低龄化。另一方面,我国西部地区儿童青少年中的营养不良率比沿海地区高2-3倍;西南乡村儿童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比京、津、沪三大城市高4.4倍。
心理问题成为健康新问题
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升学就业压力增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一些心理问题和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等健康危险行为明显增多。
此外,我国中小学生的伤害死亡率是疾病死亡率的两倍,成为首位死因。农村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总体上超过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的沿海地区死亡率上升也极为迅速。
因学习压力重、家庭和人际关系不良、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原因导致的自杀事件正在逐步增加;因车祸导致的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因缺乏自我防卫意识和能力,导致伤害的较以往增多。
心理问题、健康危险行为和伤害已成为新世纪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