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应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这样就打破了过去教学中以语法为线的模式,从重点讲练语法项目转为重点在主题活动中进行外语实践应用的这样一个教学模式。
高中俄语课程结构
高中俄语是“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模块制体系。必修课程有5个模块,即俄语1、俄语2、俄语3、俄语4、俄语5。这5个必修模块是俄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系列1或系列2的基础平台。学生学完俄语1、俄语2,并通过考核,达到第四级水平;学完俄语3、俄语4、俄语5并通过考核,达到第五级水平。每个模块2个学分,必修课程总共10个学分。“学生修满10个学分,并通过考试获得五级证书,或未修满10个学分但通过考试获得五级证书者,均为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选修课程由系列1和系列2构成。系列1为提高系列,包括4个选修模块,即选修1-1、选修1-2、选修1-3、选修1-4;系列2为拓展系列,包括5个选修模块,即选修2-1(语言与文化)、选修2-2(文学与艺术)、选修2-3(经贸俄语)、选修2-4(旅游俄语)、选修2-5(科技俄语)。系列1的模块之间为递进关系,它们是进一步提高学生俄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载体。系列2的模块之间为平行关系,它们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选修课程提供了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学生学完系列1的选修1-1、选修1-2,并通过考核,达到第六级水平;学生学完系列1的选修1-3、选修1-4,并通过考核,达到第七级水平。第六级、第七级为高中优秀水平。
选修课程的每个模块也为2个学分,共有9个模块,18个学分。18个学时为1个学分,即每个模块为36个学时。这样,必修课程为10个学分,选修课程为18个学分,高中俄语课程共设28个学分。
2001年3月至2003年5月,教育部研制并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俄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它体现了“面向大众,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建立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体系”的高中课程新理念,将对我国基础俄语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俄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始,各国都在对俄语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他们强调在各种类型的言语实践活动和交际语境中,使学生了解俄罗斯文化,注重个性发展,形成交际技能,充分重视学生现有的及潜在的交际需求。综观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状况,其新的课程理念由以下几点构成: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促成信息素养的养成、培养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从学科的发展看,俄语作为一门外语,是沟通文化、输送文明、促进交流的工具和纽带,而作为一门课程,还存在着脱离时代、远离生活、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不足。传统的把语言工具(包括俄语)作为一种终身专业(职业)的观念制约着外语教学的“面向”能力,造成我国目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及教材教法的一些弊端:注重对词汇、规则的单纯记背而忽视交际功效的静态教学方式,即知识中心、课堂中心、传授中心模式,造成了所谓“聋哑外语”;只重形式操练忽视对文化价值、生活场景的设置和模拟,忽视对科技知识、人文素质的穿插的机械教学,造成综合素养的缺乏,使“外语专业”成为缺少思想或思想浅薄的代名词;教师的“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败坏了学生的学习“口味”,使学生无法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和学习策略。
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输入、处理、输出语言的过程。它涉及语言技能、民族文化、交际策略、合作原则等多方面,是一个综合的学习和体验过程。学习外语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制约,在高中阶段应尽可能地创造习得环境。因此,《标准》规定高中俄语课程的目标为: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总目标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俄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规划奠定基础。俄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它建立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以“主题为线,话题为体,读听领先、说写跟上,突出交际”为实施途径。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俄语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文化素养是得体运用俄语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俄语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因为,外语功夫多见于“口”上,但“言为心声”,一个好的外语人才,除了练“口”外,更应养“心”,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才能适应时代,面向生活。因此,《标准》旨在:变“知识中心”为“人本关怀”、变“语法体系”为“隐性语法”、变“灌输教学”为“主题活动”,营造接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参与学习环境自主学习,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使他们具有一定的俄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标准》体现出的新理念
具体落实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实际、重体悟、重合作参与的主动性热情的培养。内容形式上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其感性知识,利用其熟悉的人和事,通过感知、记忆、应用,来体验、探索和建构抽象的知识与技能,以形成流利、地道的外语表达。编写体例、呈现方式上努力寻找能符合学生兴趣的形式。这新理念又归结为两点:
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即“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重视语言学习的交际过程,是一种“表演练习”、“游戏活动”,旨在再现、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使学生在俄语的运用中形成俄语语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主题活动”教学体现为16个字:“主题为线、句式为主、突出交际、螺旋发展”。
以主题活动课型为主,把中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和感受语言,使他们学之能用、学之即用,以实用的技能带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这样就打破了过去教学中以语法为线的模式,从重点讲练语法项目转为重点在主题活动中进行外语实践应用的这样一个教学模式。
主题活动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听、说、读、写上,在知识面上,在课堂组织技巧上,在对学生的引导和宽容上都要有充分的能量储备。教师要认真备课,设计多种方案,灵活应对课堂。主题为线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组织方式,反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活动形式,应该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动机,培养他们学习俄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俄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题为线也有利于组织教学。如果以语法为主,一堂课几十分钟满堂灌,从规则到规则,最后还是规则,对于天性活泼的学生,是一种折磨,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没有学生参与的外语课,会收到好的效果吗?而以主题为线组织教学,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活动中学习语法,自然能赢得他们的参与和积极性。教师也不必为课堂的沉闷气氛而伤神了。
语法隐形。“语法隐形”是一个新理念,是本次俄语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和创新。所谓语法隐形,是指句式带动语法、阶段性适时总结。也就是说,在主题活动中,先使用典型句式;在典型句式中,感受语法;在现象中适时总结语法规则。阶段性,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散语法项目,设计讲解的比例,不因语法的学习冲淡主题活动和交际训练。应该明确,语法隐形不是不要语法,而是要建立新的语法教学模式,改变语法的学习方式。
俄语语法十分繁复,是学习的拦路虎。如果一开始就用一大堆繁琐的语法规则要求十几岁的学生,既枯燥又恐惧,他们对俄语的兴趣就不会大,也学不到流利的、鲜活的语言。因此,语法隐形在我们的课堂中,应切合我国实际,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把语法教学的重点分散,以避免语法规则精熟,实际不能开口的“哑巴外语”。
语法隐形并不是不要语法,而是按照“主题为线”的原则让语法为主题活动服务,与主题情景相伴,让学生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反复操练、运用和感受语法,然后相对集中地,或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运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依据所学语言现象,适时总结。(作者为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