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教学研究 > 其他学科
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2001-11-08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曹全路

字体大小:

   1986年,拉塞克和维迪努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的《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 球展望》一书中,对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做出过这样的估计:“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微型电脑等)在教育中的使用,其前景似乎更充满希望。这种节省能源的技术与通 信技术结合起来便会使学习方法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的确,近年来,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 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进 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仅就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谈一些浅见。

  一、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条件

 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近十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进步对教育 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江泽民主席明确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 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崇尚真知 、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高中历史教学 承担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重任务。但在常规班级教 学环境中教师很难在课堂上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现有的教学条件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 个性发展、创造能力培养的更好实现。如果有了先进的教育技术的支持,将有助于更好地落 实高中历史教学所承担的素质教育任务。

   2.当代教育理论的支持

  近些年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代表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逐渐盛 行,促使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接受教育观、共性至上教育观逐渐向自主教育 观 、个性发展教育观转变;人的整体素质观、注重培养创造能力的人才观进一步明确的提出。 一些历史教师在接受建构主义理论的同时,开始以“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 建构知识的过程”的理念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促进了理论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 初步结合。

   3.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环境的改善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近年来,本市中学校园计算机网络从无到有,学校的计算机 软件硬件环境不断改善。一些学校的网络教室不仅可供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而且具备储存 、传输学科学习资源(图文信息)使学生能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条件(如:南开中学、一 中、耀华中学等)。为使教学向个性化方向发展,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辅导他们进行自主 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个别学校的网络已以达到支持数十人在网上进行讨 论(网络聊天功能)的软件环境(如:耀华中学)。

   4.师生学用计算机网络数学的兴趣和技能提高

  近年来,本市高中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使得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大增强,掌握了上网 浏览、下载文件以及在网上发布信息的方法。一些历史教师通过计算机技术培训,分别掌握 了多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积累了自行设计、制作课堂演示型教学课件的经验。师生开始 了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因材施教的新途径。

 二、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 1.自主性原则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高中学生的智力已发展到接近成人的水平。“青年初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在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章志光,1984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 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何克抗,1998年)给学生自由,淡 化强制与约束,给予更多的鼓励、启发与诱导,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依据高中学生身心 发展 水平、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和历史教学的要求,历史学科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首先应该立足 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 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 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如,在高二《世 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日本明治维新”网络软件中,设计了学习步骤建议,每个学生都可根 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本人的学习活动:每个学习环节的时间,重点阅读的内容,自己赞同的学 术观点,完成作业的方法(如,是以大量下载信息为主,还是以独立撰写为主),学习环节的 重复和缺省(如,反复阅读、边讨论边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阶段性交流,不参与 讨论直接进入作业环节等)。这样,虽然学习步骤建议是线性的,但全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是各不相同的、非线性的。在学生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阅读、讨论、作业进行个别或 普遍的指导、帮助。

 2.启发性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 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设计历史网络教 学软件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启发性,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坚决避免网络上的“ 满堂灌”。如,在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日本明治维新”网络软件中,设计了要求 学生论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性质的思考题,同时向学生提供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教育,以及社会风俗、服饰等方面的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 观察图片、统计图表,以及在网上与教师、同学交流,逐渐发现: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 不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学习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而且通过西装的流行和鹿鸣馆的交际 舞会还能看出,日本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也开始西欧化。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适应的 原理思考,就很容易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作出判断。

   3.交互性原则 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采用人机交互作用的方式,使计算机提供各方面的历史信 息“刺激”学生,学生又把自己学习思考后的“反应”反馈给计算机。计算机随时可以了解 每个学生掌握的程度,根据其历史学习的实际水平,提示学习思路,确定适宜的信息传输量 ,自动提高或降低学生学习进度。在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 独立运动”的网络软件中,就设计了自我测试发生失误时的导学提示,如,在考查“北美独 立 战争爆发前,殖民地经济发展的主流”一选择题中,当学生作答失误后,计算机就会提示“ 这个问题教材讲述的不够清楚。请看本课的[基本线索讲授],要详细了解请看[超级链接 2]‘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在[超级链接2]中计算机会提示学习时应注意的难点问题。

  4.层次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应依据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的 理论,根据学生学习水平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 ,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空间,在计算机或教师的启发下,每个人在 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都能得到发展,尽量避免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吃不了”,有特长的学 生“吃不饱”,尽量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目标过高形成的心理压力。如,可以设计几种不同 标准的作业(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日本明治维新”网络软件),照顾不同层次学生 学习的需要。

   5.合作性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 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 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 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钟志贤 徐洪建,2000年)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既为学生的个 性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因此,设计网络软件应 特别注意将个性化学习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 即:围绕一些历史问题展开师生间、学生 间、个人与小组间、小组与小组间、以及班与班之间的网上讨论、交流,激发学习的灵感, 优势互补,通过积极的思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日 本明治维新”的网络软件中,设计了网络讨论功能,编制了学生上网讨论、显示讨论者发言 和记录全部讨论内容的程序。

   6.开放性原则 心理学认为:“高中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理论思维开始形成。这时他们开始能 对自己的思想、观点做出论证,对各种经验材料加以理论的说明。对别人提出的观点一般不 愿轻信盲从,对某些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想法也常易固执己见,因而教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性 、清晰的论证,要多和学生讨论。”(李秉德,1991年)设计历史学科网络软件要给学生创设 思考的空间,对一些尚无定论的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如: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日本明治维新”网络软件中提供给学生比教材更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还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还要给学生创造将跨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的条件,如:给学生提供中国古代大运河河道变迁 与沿线城市兴衰的图文史料,提示学生结合地理课所学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等知识,运用正 确的史学观点,分析交通运输线与沿线城市兴衰的关系(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复习”软件 设计思路)。

  三、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通过近年来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证明,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科教学 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①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 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 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全班学生都只能听什么, 课本里有什么,学生只能看什么的被动学习局面。  ②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过程 中,不是简单的记忆结论,而是更多地接触到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通过对原始材 料的阅读、分析、运用,有助于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历史阐释能力的发展,使学 生逐渐掌握知识 的形成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进行学术辩论,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借 鉴 别人的学习方法,求解疑难问题。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交流在时间、人员、内容上的局 限,大大拓 展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学生在网络上学 习时,要自行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度,这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的提高。 ③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 的学习环境,激发、延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调控能力,以计算 机为工具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了互助精神,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 成就感。

  2.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

   ①提高教学效益。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 力。 ②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以如何讲好课 程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发点,而以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模式中,学生们占据了课堂的中心地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进度来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成 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 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 认真组 织、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如 : ①教育成本明显增加,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开发适用的网络软件外,计算机设备的耗费 大,也使很多学校难于负担;②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大量信息面前,有的 学生出现了求新、求快、求刺激而不求甚解的倾向,容易出现盲目下载别人材料的“抄袭 作业”行为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但是不可否认,运用计算机网络 进 行历史教学,将会大大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更好地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所承 担的素质教育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 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 出版社,1996,89页 [2]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6月15日  [3]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434~435页 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学科教育》1998 年第3期,30页 [5]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 [6]钟志贤 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2期,17 ~19页 [7]李秉德,《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22页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