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将于2003年开始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中开设“综合学习的实践”活动。可是由于综合学习不是一门学科,它既没有指导书又没有教材,因此各学校不但要独立开发综合学习的课程,还要根据这一课程进行教学设计。那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与方法指导其课程的开发和进行教学设计呢?本篇论文将通过具体实例来展示综合学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方法。
【关键词】 综合学习;学校的课程开发;学习环境;人的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交叉;知识的结构化;问题解决学习
一、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以通信技术为主体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的到来,与这一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及课程改革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著名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1996)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时代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事、学会做人。与这一目标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启发学生探究为主、交互式学习,真实的多学科交叉式问题解决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教师作为学习者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以不同年龄混合编班的形式将成为信息化社会的教学模式。由此,开发并设计适合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就成了当前最紧迫的课题。目前在我国部分省市的高中正在推广一种研究型课程,它部分地体现了上述教育目标与教学形式,并且教育部也正在制定高中的研究型课程教学指南。同时教育部还组织专家制定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大纲。为配合制定这一指导大纲,本论文将根据这一教学模式为背景,参照国外对这一课程开发的成果,提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中小学综合学习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方案,并探讨其意义和在我国实施的可能性。
二、综合学习的定义和意义
1.定义
所谓综合学习,它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结合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等内部动机为基轴,在课题学习中不受学科分类所束缚,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问题解决活动,通过交流、协作、发表演讲等活动,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伸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性学习。
在国内外与综合学习相类似的学习形式有:美国的综合课程,日本的综合学习,英国的主题学习、交叉式课程,德国的合科课程,以及我国的课外活动小组、研究型课程等等。
综合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活用能力。探索生活的方式,建立感性、价值理念与身体融为一体的知识结构。综观各国的同类学习形式,有的重视具体的直接的社会参与,与他人的协作;有的侧重于培养以“参与”为媒介的交流能力以及作为参与者的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则注重于为问题解决所需知识与信息的收集、加工、运用等“信息活用能力”培养。而综合学习则是将上述诸特点进行综合,并且以学习者强烈的内部动机为动因的学习方式。它的学习内容包括所有的学科和知识领域。
综合学习的特征是:学习方式多样化、个别化,知识应用的综合化,学习集体成员的不同年龄化。从课程论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活动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作为课程的依据。其根本在于使学习者被各个学科割裂和肢解的学习经验重新得到组建。
综合学习的方法有问题解决、调查、实践等。
2.综合学习成立的条件
综合学习是学生主体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对自己的疑问用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的学习方式。因此实现综合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对课题或疑问的追求必须是真正出自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2)在求知的好奇心引导下的这一学习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可以预测问题解决的出路,明白调查方法和学习方法,能较顺利地进行学习。
尽管综合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学习科学研究过程,但它毕竟是一种中小学生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所以要考虑学习对象的发展水平。
(4)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和我们从事科学研究所经历的感受相同。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一项工作并将结果公之于众,总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另外,将结果归纳为作品的过程可以促成学习经验的熟练化和知识的结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