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进行前期调查、文献检索、专题研讨的基础上,课题组首先提出了评价基本框架及参考性评价方案。在此基础上,小学、初中、高中各不同学段拟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和形成性评价报告单(附件1)。课题组提出的评价比例基本框架是:
年 级 |
形成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 |
小学一至三年级 |
基本依据 |
/ |
小学四至六年级 |
50% |
50% |
初中 |
30% |
70% |
高中 |
30% |
70% |
参加试验研究的老师在使用课题组提供的评价方案后,进行了大量创作性工作,设计了多种不同更科学、更实用的方案和方法,使试验研究生动、活泼,成效显著。例如从学生完成的学习档案和任务型学习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投入,创造性地进行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体验了学习的收获,改进了学习策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培养。
课题组在实际操作形成性评价时提倡灵活、多样,提倡研究者和行动者的创造性工作,经过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举例如下:
1.教师评价a.描述性评语(每学期或每学年一次)
b.个人发展评价表(听、说、读、写技能)
c.值日生报告(有主题、有准备,每学期每人二至三次)
d.课堂讨论(有具体话题、任务)
e.课堂回答问题/角色朗读/pair work/group workf.随堂小测验/当堂效果检测g.课堂提问几口语检查2.学生自我评价(建立学习档案)
a.作业、作文、书法、笔记、作业改错纪录等自选几篇,汇编成集b.课外阅读、听力练习、听广播、看电视、读杂志等的档案纪录
3.学生互相评价a.文艺表演、新年晚会、圣诞晚会(观众评议)
b.专题演讲、故事会、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4.师生共同评价a.问卷调查(学习态度、学习行为)
b. interview(就一专题谈话,适合高中)
c. task-based project①学生自己编辑、出版一期英文报刊:设计、色彩、版式、内容②学生分小组整理所学的语法,归类、总结、学生讲出来③任务成果报告:北京申奥社会调查、环境、人口、住房、消费、学生吸烟等问题的研究报告(成果形式可以是文字稿、电子文本等)
5.家长参与评价
问卷调查、家长评语等(适合小学、初一)
五、对形成性评价导向作用的分析(一)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学习态度,掌握学习策略,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
学习语言知识是指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学会目的语有关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的知识,并使其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是指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掌握、运用的语言技巧,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健康的情感和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同时还应具有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学习策略是指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认知策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的调控策略以及与人交流和开拓信息渠道的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文化意识是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学习文化知识和理解异国文化,从而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