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农民工子女到乌市上学 一些家长想尽办法让孩子进名校
受种种因素影响,中小学校的大班额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尽管不少地方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治理大班额现象,但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大班额给学校管理带来难题
李燕正在乌鲁木齐市某中学读二年级,课堂上,她对举手发言很郁闷,倒不是不会答题,而是由于学生增多,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尽管她一直举手想回答问题,但很难有机会。对于学生的这种不满意,教师也有苦衷,李燕的数学教师告诉记者,一节课只可能让10名左右学生参与讨论发言,一个70多人的班级,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言,确实很难。
一位姓李的初中二年级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生超额,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还导致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相对减少;由于教室人数太多,造成教室空气质量下降,有的学校连学生做课间操的场地都没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班额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主任林梓华认为,由于教师要面对比过去更多的学生,会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局长李建声告诉记者,大班额还对学校管理带来潜在隐患,特别是安全问题。学校的各种场所和设施的设计,都是按照一定规模的标准进行的,学生数量的增多,增加了这些设施的负担,如果管理不好,或遇到什么情况,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这也是值得警惕和高度重视的。
保证入学与人数增长的两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大班额产生的原因,不得不提到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子女。
农民工子女进城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上学。2001年大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始进入乌鲁木齐的学校学习,这种情况以每年超过1万人的速度增加,一直持续到现在。目前该市共有10万多名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占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1/3,其中95%以上在公办中小学就读。
除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经过记者调查,个别热点学校的大班额现象,也与择校现象分不开。一些家长极力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名校,“打破脑袋”也要往名校挤,促成了部分大班额的产生。
对此,乌鲁木齐近年不断采取积极措施,并明确规定了每个班的人数。可是这样一来,不少学生的上学难问题又凸显了出来。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李建声介绍,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扩建校舍。市委、市政府决定投入2亿元资金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在4个中心城区陆续新建22所学校,部分学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以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
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日前又决定,除投入2亿元资金建设新校舍和改扩建校舍外,再投入2亿元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配备教学设备,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这些方面是从硬件上确保能让超过标准人数的学生分流到新建学校去上学,从而消除大班额。
记者了解到,乌鲁木齐市还将在区域内建立起教师流动机制,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乌鲁木齐规定,2008年该市中考招生中保送生和推荐生的比例将占到一批次录取学校招生计划的35%。李建声说,这样做,就是为加大遏制择校现象的力度,凡是择校的学生,中考时将没有资格享受推荐和保送资格,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择校现象。一旦择校现象被遏制,那么通过择校产生的大班额现象也将得到有效治理并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