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调整是农村教育发展必然选择
作者:王嘉毅,西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几起校车安全事故,引起人们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关注和热议,其中一些观点将校车事故归咎于学校布局调整,批评甚至否定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校车事故与布局调整虽然有关联,但并没有因果关系。因为校车事故而否定布局调整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近年来开展的布局调整,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其必然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学龄人口变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很多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大幅度下降。这就要求必须调整学校的布局,根据适龄儿童的人数合理布局学校。
第二,是人口流动的必然选择。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子女随父母流动的比例大大增加。人口流动都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偏远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交通不便的地方流向交通便利的地方,其中很多流动到乡镇、县城等。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学龄人口的流动,要求学校布局也要相应调整,以满足儿童的就学需要。
第三,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历史阶段。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望日益迫切,但以往那种分散的学校布局,既难以改善办学条件,也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水平教师,大大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通过学校布局调整,不仅能够促使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利于学校留住和吸引高水平教师,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第四,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教育均衡发展既要求办学条件的均衡,也要求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乃至教育结果的均衡。通过布局调整,使得学校的布局更加合理,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并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基本均衡,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