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 综合研究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
2016-08-10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育人是办学的根本任务。加强以育人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加强文化建设应思考和把握三个方面的问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导向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决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文化是价值观的载体,影响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凝聚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导向,指明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方向。高校作为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文化建设的示范区、辐射源,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高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以育人为核心的本质要求,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既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源泉

  高等学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根脉和源泉,是大学文化建设宝贵的思想库。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日益频繁,西方鼓吹的“普世价值”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我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汲取民族文化的思想精华,不断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创造力,抵制西方对我的文化侵蚀。

  以形成学校特色文化为建设重点

  大学的发展历程也是大学文化的积淀过程。大学因为历史背景、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地域环境等不同,在文化发展脉络上也呈现出不同的个性与特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展现大学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发展优势。大学文化建设只有立足于挖掘学校自身的文化资源,才能接地气、有底气、显灵气;只有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文化品牌,才能不断彰显文化建设的创新与活力,形成大学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

  武汉理工大学在60余载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文化建设中注意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充分发挥办学优势、行业优势、学科优势,围绕自身文化资源做文章。学校认真制定文化建设规划,通过开展“理工文化大家谈”“基层文化品牌创建”“校歌传唱遍校园”“理工大讲堂”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让广大师生对学校特色文化达成共识、形成共鸣、产生共振。学校高度重视文艺活动,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邀请中央芭蕾舞团、国家京剧院等10多家国家级文艺团体来校演出,让广大师生感悟高雅艺术的无穷魅力。学校不断凝练、诠释和丰富大学文化的要义与内涵,编撰了《武汉理工大学文化册》,梳理了育人文化、学术文化、科技创新文化、行业特色文化、管理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网络文化等八个文化主题,阐释了学校的大学精神、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凸显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与亮点,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特色品牌的转化,为全面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基础。

  (刘伟,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求是:以高度文化自觉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