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专题 > 众创空间
当创业者迎来毕业季:创业or就业
2016-04-19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上午9点,张继宇照常打开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三空间创业咖啡厅的大门。不同的是,以往的7个合伙人只剩下了他自己,刚开门的咖啡厅显得尤为空荡。其他6位应届毕业生都放弃了创业,去找工作了。

  张继宇对此还看得挺开。听说昔日“战友”都因为创业经历而被用人单位赏识,拿到了不错的offer,这也让他觉得很开心。至于自己,“实现创业梦想的同时还能帮助其他人,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坚持,因为未来也没什么担心的,敢于拼搏和创新,在哪儿都能出类拔萃”。

  但更多的创业大学生,还没法如此轻易理清自己和事业的关系。就像南京审计学院会计专业的江一帆,从去年到现在,他一直在纠结继续创业还是选择工作。尽管已经拿到了一个高薪职位,但因为“创业项目已具规模”,他总觉得现在放弃会后悔。

  创业or就业,需要三思

  江一帆2014年开发了社交App“moco”,可离毕业只剩不到3个月的他还无法确定是否要坚持,是因为“今年争取投资不容易”。不同于大学时期父母还给予生活费,他清楚地知道毕业后财务压力会越来越大。

  来自烟台的李晓娜正在考虑放手自己的教辅班。她的教辅班在两年前就让她财务自由,“现在有学校支持,如果不再是学生,我没把握做得好”, 让李晓娜担心的是更长远的东西。

  去年参加实习,刚进入大企业,她就意识到自己的项目还有很多不专业的地方——人家的员工培训是为期一周的系统训练,而在自己的班里,往往是简单和新人聊几句。李晓娜愈发感觉自己离一个合格的创始人还有不少距离,萌生了先就业学习的想法。

  “理工科学生依靠专业进行的高科技创业,毕业后比较适合继续。”温州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施永川表示,对于大部分“低小散”的创业实践来说,是否应该当成毕业后的事业,需要衡量其对物质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满足。

  他观察,不少同学的创业实践是出于兴趣或者锻炼,还有人在经历失败后意识到自己暂时不适合创业。因此,工作几年后再继续创业,依旧是相当多创业青年的想法。

  已经下定决心创业的叶小滢也认同这种说法。用她的话说,“去年10月以前从没有考虑过要全职创业”。

  这个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大四女孩,生意的规模其实并不小。她创办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北京高校出游市场里最大的服务商,还有数十家乐队汇集在她的音乐联盟里。即便这样,当有人提出要她全职创业,叶小滢的第一反应依旧是拒绝。

  “我一个刚毕业的,怎么能出任CEO呢?”平日里雷厉风行的她第一次发怵。

  改变来自去年10月的一个众筹项目。在那里,叶小滢获得了更多有经验的前辈的支持,独自琢磨也变成了一群人讨论。这才让她有了继续创业的信心,因为“毕业即创业,最需要克服的是经验不够带来的孤独和迷茫”。

  同样经营旅游平台,唐山师范学院的周谨也作出了继续创业的决定。对于和女友一起创业又挚爱户外运动的他来说,更多的困难来自环境的压力。

  “我这个月赚了8000多元!”周瑾曾在电话里高兴地和父亲汇报,结果对面传来的却是忧虑的声音,“你还是考虑找个工作吧”。他已经毕业了的女友感受更加深刻:她的父亲经常往家庭微信群里转发诸如《别再忽悠大学生去创业》之类的文章,每每都把她“搞得又气又笑”。

  周口师范学院的闫沐华决心利用学校的创业园继续经营自己的艺术设计公司,但一想到即将以创始人的身份去面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挑战,这个喜欢美食和电视剧的姑娘“心里特别没谱”。

  直到有一次,一个闺蜜的话让她放宽了心:“你们纠结的是选择太多,而我们许多人是根本没得选啊。”

  坚持和放弃都不影响收获

  “过去是个愣头青,和朋友都能吵起来。现在再刁难的客人,我都能把他逗笑。”快毕业的周瑾回首过去的3年,感觉最大的变化在于待人接物上的成熟。

  好脾气是磨出来的。他的生活很早就和许多同学不一样。当一些室友每天睡到中午,下午和晚上都在游戏中度过的时候,他早上6点就要起床,和女友趁着没课的时间,骑着三轮车出去发传单。有一年冬天,他俩每天唯一的一顿饭都要靠深夜的路边摊解决——打包两份简餐,一个人骑车时,另一个人就蹲在后边赶紧吃。

  叶小滢也有类似的感受。她曾经在3天里组织了1500人去北京欢乐谷。当时,她除了要不停地打电话到处协调,还要每天亲自带着数百人入园。最后一天,她终于忍不住,在游乐场的大门前痛哭一场。

  然而在熬过了那段时间后,她整个人就“见过大世面,什么都不怕了”。在她看来,长期快节奏、高强度的创业生活使她的眼界也开阔起来。当同学们还在纠结哪家公司待遇好、哪个城市更宜居的时候,她心里盘算的,更多是行业前景、资本动态甚至政策的风向。

  是不是放弃自己在大学期间项目的人就一无所获呢?

  “鼓励大学生创业,本来就不是都办企业,应该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在职业生涯里发挥价值。”在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汪忠看来,最终成功创办企业的大学生终究是少数,更多经历过创业实践的同学获得了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之后的就业或深造创造力更好的条件。

  李晓娜发现,自己在一家公司的面试中“击败”了许多名校的学生,这让她十分惊喜,因为“第一次确认了创业真的给我带来了能力的提升”。

  随着试用期开始,她和其他新同事的不同进一步体现出来:有的同事把个人情绪带到公司,甚至对客户发火,跟此事无关的李晓娜主动请缨,硬生生把正在气头上的客户劝了回来;平时出差她习惯把花销压到最低,有人笑话她,李晓娜才反应过来,“这都是过去养成的习惯了”。

  “找个工作当备胎,倒也没那么难。”江一帆坦言,过去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大一时面对学生会部长都能紧张到说话结巴。创业的经历逼着他面对投资人,在陌生的人群前路演,这些都使他在面试时无比自信,面对面试官不仅对答如流,甚至还敢于开点小玩笑。

  “有些人认为鼓励学生创业是怕他们找不到工作,这是很荒谬的。”在施永川看来,哪怕是很小的一个创业项目,都需要考验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因此,但凡在创业领域有成果的同学,“找工作都不是问题”。

  没有毕业季

  叶一滢和江一帆都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毕业季”。身边的很多同学在拿到一堆证书、签约后,开始享受“最后的大学时光”,娱乐和实习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可对于他俩来说,原本就被安排满满的时间表依旧在照常运转,甚至还变得更紧凑了:叶一滢最近新开了一家餐厅,周末的休息时间也被彻底挤占了;江一帆拿到了保底的工作后,决定为自己的公司再拼一把。当他的室友因为实习过上“朝十晚八”的生活而直喊累的同时,这个小伙子默默把自己的下班时间由晚上十一点改到了十二点。

  与此同时,在学校里饱受羡慕的周谨和女友也开始默默改变自己的状态。“过去一张传单,只要能看清就好;现在每张都要设计两个通宵,成稿后还会发到讨论组里,和十几个人一起一字一图地讨论是否美观。”在周谨看来,过去开店是出于兴趣,压力也不大,但现在要变成事业,态度就必须更认真。

  施永川认为,对于打算把在校项目转化为长期事业的大学生来说,团队化、专业化一定是当务之急,最好还能和自己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相联系,这样才能保持优势。

  闫沐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坦言,虽然过去被一些企业坑钱的经历令她心有余悸,但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李晓娜觉得自己也和那些继续创业的同学一样,经历着不一样的毕业季。首先,当其他同学抓住最后的时间交流感情,谈论大学期间趣事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竟然和她们没有共同语言。转念一想,繁忙的创业生活确实把宿舍变成了一个“完全睡觉的地方”,同学们组织聚会,数次邀请却都被回复“没空参加”,慢慢地也就没人再叫她了。

  另外的不适应在于工作的调整:由于受上班时间限制,现在的李晓娜一切都需要按部就班。这让迫切想要学东西的她十分焦虑,因为自己的辅导班全靠父母和雇来的老师维持,她十分担心长期不在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口碑变差。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创业者”。

  江一帆也吃过“由创业到就业”的亏。毕业季的几次面试下来,他感觉自己表现很好,却在很长时间里没有收到一个录用通知。直到在接受一位总经理亲自面试时又谈起创业的经历,对方才惊奇地回答,“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没有公司想招聘同时还在创业的人吧。”

  江一帆清楚地记得,那一瞬间,自己像掉到了冰窖里。

  但出乎意料的是,总经理并没有结束这次面试,反而和他聊了几乎一整场有关创业的事,并最终愿意提供一个高薪的职位作为他保底的选择。

  “你的创业经历很有趣,也确实锻炼了你。”江一帆至今记得对方给自己的评价,也正是这次经历又让他相信,在创业过程中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云服务普惠时代,创业者路在何方?
· 总理为何一再取消职业资格?破除创业者“捆”扰!
· 清华大学今年毕业生直接创业者或将破百名
· 与CERNET并肩成长的创新创业者
· 官方报告称上海每8个青年中就有1名创业者
· “云端”毕业季
· 834万大学生迎毕业季:多地放宽落户门槛抢人
· 人民日报:让“毕业季”多些仪式感
· 大学生毕业季来临 政策发力护航就业创业
· 毕业季 租房季:偌大的北京 家可能只是一张床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