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Charles W.Eliot),美国著名教育家。185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63年赴欧洲考察学习,研究法国和德国的高等教育。1869?1908年期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在哈佛大学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改革,奠定了哈佛大学从传统学院最终扩展为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艾略特在哈佛大学进行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指出哈佛大学前进的大政方针。
认为学校不能讨论以文科为主抑或以科学为主等课程,在文科和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抵触,不能狭隘地仅仅重视数学或科学,也不能不仅仅重视文学或形而上学,所有学问都是应当钻研的,而且应研究到最高水平。在教学中,应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在任何学术领域内,哈佛大学都应该采用最有成效的方法。并指出新生入学应严格评选,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领导应尽力保证学术自由,使大学的学术质量得到保证。强调从学习领域、学校教学、学生、教师等方面严格要求,为哈佛大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积极创议选修课制,从而在哈佛大学播下课程自由选修制的种子。
任校长后,以激进精神为改善选修课制而努力。到1874?1875年学年,该校仅有修辞学、哲学、历史和政治学为学生必修课,其余课程均由二、三、四年级学生自由选修;1883?1884学年则一年级也进行选修课制;再过三年,连现代外语也不作必修课了。与此同时,学院的教学科目猛增起来。
艾略特这一改革曾遭保守派的攻击,但他坚持认为。教育心理学化已使美国中小学尊重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但大学未能如此,必须迅速予以纠正,否则便是落后于形势;学术自由是师生共同享受的权利,选修课制是不容责难的。大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和爱好,不能千篇一律地安排修习科目,应当允许学生自由选课。
在这种教育民主、学术自由精神的支持鼓舞下,选修课制在哈佛大学已播下种子。到20世纪初,不但规模宏大的大学都向哈佛大学取经,就连曾经持反对意见的普林斯顿和耶鲁大学也逐步采用选修制度。到1909年哈佛大学教师由原来的23名发展为600名,学生由500人增至4000人,学校基金由1869年的250万,增为2000万。
艾略特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法,对美国这所历史最为悠久、最负盛名的私立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整个人类教育的进步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