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紫禁城“三高”演唱会随感
对于中国音乐界而言,世界三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前几天在北京故宫的演唱会应算是百年未遇的盛事。从媒体的炒作到主办方的资金投入,从破世界记录的门票价格,到演唱会的人气,均可以“成功”下定论,值得在中国的音乐大事记上重重地写上一笔。不过,如果站在国民音乐教育的角度看这件事,则有一些不得不提出来的问题。
本次演唱会所选用的曲目出自世界著名歌剧选曲和一些优秀的民歌,绝大部分属于某一个角色独自完成的独唱作品,事实上,“三高”把他们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演唱风格强行分配在同一曲目中,这种分配,无疑影响了作品的完整性,把严肃音乐的表现加入了联欢会的因素。其次,把一部独唱作品不加任何曲式分析就随意地从某句或某段开始改成了三人齐唱更不可取,这种互不配合的齐唱造成了声区的严重失衡(三种单独发声可称为美好的声音,如果一同发出未必动听,或相互排斥,或相互压盖,结果很糟糕)。这种并不明智的齐唱,只是给那些大部分听不懂的现场观众带来了一种情绪上的鼓动。再次,他们在许多作品的结束音上搞了一个很即兴的和声来完成终止也不可取。不是多声部作品,也不是三重唱的形式,只在结束音上“合唱”一下既显突兀,又不伦不类,这种类似“重唱”的效果的确有画蛇添足之嫌,不该出自名家之口。
从声乐艺术上讲,大家听到的“三高”已经不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男高音,他们当年各自的辉煌已成为过去,演唱时的吃力和“降调处理”已经与真正的世界最高水平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对中国观众而言,是为了顶级的声乐艺术去聆听,还是用一两万人民币去“阳春白雪”一番,去装一回懂?
凡是造出来的势态,如果过多地加入了商业的因素,都不得长久。马老了,拉不动一辆车,于是就想到用几匹马一起来拉,其速度还是老样子,只是各自感觉轻松些而已。对“三高”而言,应该视艺术的纯度和往日的标准(艺术高度)为生命,显出一种艺术大家的境界和风范,而不要为了别的东西降低了档次,走偏了方向,从而破坏了自身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直至晚节有失???跟麦当娜、杰克逊比出场费么?没必要,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在汉城、北京紫禁城可以这样唱,那是各有所好,愿打愿挨,他们到维也纳也会这样唱吗?我就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