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专题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作品将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2012-10-15    天天新报

字体大小:

  日前有媒体从语文出版社获悉,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将收入该社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读本中。而上海的中学语文教材教研组相关负责人昨天透露,最早要明年才能选入莫言的作品。

相关内容>>莫言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将收入中学语文教材 
相关内容>>莫言代表作《透明的红萝卜》简介及解读 
相关内容>>莫言作品入教材关乎高考?

 

  《透明的红萝卜》入选教材

  更多作品将陆续进教材中学生不难理解魔幻题材《红高粱》中学生也可以读

  在莫言获奖的消息一传回国内,就有人开始讨论,是不是应该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增加他的作品。作为国内主要的两家语文教材出版社,人教社和语文出版社都向媒体透露,莫言的作品是语文教材不应回避的题材,尽管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言是一种考验,但在语文教材编写者眼中,中国作家获得首座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

  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更向媒体透露,语文出版社已经开会确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张夏放坦言,此前《透明的红萝卜》也在备选之列,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对这篇文章入选教材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更多作品将陆续进教材

  语文出版社为教材吸收莫言的作品开了个头。由于上海语文教材明年春季的版本早前已经确定,目前已无法收入莫言的作品,但上海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铁仙认为,莫言的作品是可以被收录进语文教材的。而王铁仙估计,莫言的作品进入上海学生的语文课本,最快要等到明年六月份编写的教材中才能看到。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会邀请专家,根据教材的选择要求,选择莫言合适的作品编入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的相关负责人朱于国日前也透露,语文教材编写部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很关注”,未来肯定会考虑增加相关篇目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

推荐内容>>莫言喜获诺贝尔文学奖实况追踪 获奖花絮    专栏>>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推荐内容>>盘点莫言经典作品 关注文学意义:莫言作品内容简介 
推荐专题>>聚焦: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 
推荐内容>>莫言获奖后广受关注 瑞典媒体称其“一夜成名”
推荐内容>>莫言称获奖是文学胜利 批判社会黑暗面凌厉严肃 
推荐内容>>莫言文学成长经历一览:为娶石匠女儿想当作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揭秘莫言作品的翻译家们:陈安娜是"最重要女人"
· 莫言作品曾入大学语文教材 明年6月进上海课本
· 莫言作品入教材不妨先“听证”
· 丹东莫言作品“一书难求” 各大书店少有存货
· 莫言作品有望入高中读本 语文社社长:纯属巧合
· 莫言作品拟入选高中语文课本 “莫言效应”扩大
· 莫言作品“一书难求” 南京几大书城紧急补货
· 诺奖旋风刮美国 莫言英文版著作受追捧
· 莫言解析作品:为什么我的小说里女人总比男人强
·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者莫言作品盘点《红高粱》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