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重要目标。为了推进这一目标的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确定了41个试点项目,每个试点项目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主体,试验进度安排,切实的政策措施,保障条件和对风险的分析。项目的启动无疑将扎实有力地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继制定规划纲要过程中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之后,就重大问题的解决在较大的范围内先行先试,是落实规划纲要过程中的又一重要创举。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实现教育公平的重点,均衡发展既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又是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规划纲要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历史形成的教育发展基础的差距,决定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水平差距,因此,在区域内,特别是首先在县域内实现基本均衡应当是未来十年的主要目标,这体现了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层次性。这次有不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试点项目,就是着眼于缩小县域内的校际差距进而分层推进的,其中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试验,最具有代表性。
规划纲要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均衡配置、合理布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些省级试点,在省域内加强统筹规划,有明确的促进均衡发展的经费测算,并切实体现对困难地区的政策倾斜,一些地区对拓宽社会资金注入和发达地区支持的通道,也有很好的设想。这些都使促进均衡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关键。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难以在未来十年使所有学校都达到同样的办学条件水平和质量水平。但是,应当根据国家的规定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办学条件标准,使所有学生都能进入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学校就读,从而分阶段推进教育公平。因此,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就凸显出其重要意义。不少试点地区在改造小学和初中薄弱学校,尽快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方面,在改扩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方面,都有切实的措施。
加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使学生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差距最根本的是教师水平的差距。当前,加快提高农村地区教师水平成为最迫切的问题。不少试点地区对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补充一批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教师等方面,都有大胆的设想和创新的举措。
规划纲要明确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和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之所以成为热点,一方面由于群众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择校无明确规则,导致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特别是在择校过程中的乱收费现象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不少试点地区计划从远近结合进行探索:近期加快薄弱校改造、区域内教师、校长合理流动、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远期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同时,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教会上讲话所指出的“着力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公平”,加强对择校问题的规范管理。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教育选择的需求,在由公共财政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不少试点鼓励和扶持少数民办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提供家长和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
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必然产生并将长期存在的问题。试点地区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方面对随迁子女切实落实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另一方面,对留守子女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建立健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
先行先试将为规划纲要的全面落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相信各试点地区一定会取得令人鼓舞的积极成果。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陶西平
相关报道:教育部公布解决义务教育"择校热"试点地区名单
相关报道:王佐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解决择校问题
相关报道:董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多途径解决择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