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学文化的发展使得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全民文化普及程度的提高,对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给我们师范类院校办学的质量和方向提出了新的更大的课题。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高标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师范类院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把握好高等师范院校办学的方向,那就是要把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从为基础教育服务这一基点出发,坚持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办学宗旨。
要做到为基础教育服务,一定要深入基础教育的实际,真切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基于这种思路,两年来,我们学院两次组织考察组,重点对吉林省西部和长白山地区进行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先后走访了十几所农村中学,深入实际,了解和认识城市、县城和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特别是了解基础教育对教师人才规格和知识结构的切实需求,认真、科学地分析基础教育的改革趋势,将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作为我院教学研究的方向和教改课题,修订培养人才的模式,制定符合基础教育实际的教学改革规划,确立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快培养出适应广大城市和农村需要的合格的多层次教师队伍,这也是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基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构建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
1.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培养专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阶段。作为以为基础教育服务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的重要使命。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以适应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设置,拓宽专业口径,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读辅修专业,培养出具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跨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我院在认真审视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基础上,重新设置了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构成由基础课和选修模块课程共同形成的课程体系。强调厚基础、重师范技能的特点,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在强化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分成几个专业方向,定出模块,让学生参照模块进行选修。我们规定,基础教育的模块是必须选修的,在这些模块里,包含了学科教学论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课程。通过这一全新的课程体系,开阔、发展学生的智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打下了较厚实的基础。
2.强化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能高等师范院校要培养出高标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立足于实战要求,强化对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这既是高等师范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也是提高高等师范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此,我院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新生入学后,就开展百日千字大练兵活动,一年后,组织学生由系到学院分层次开展教师基本技能竞赛,引导学生重视教师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吉林省组织的比赛中连续获得好成绩,2000年获得9项第一名。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普遍推广,基础教育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师范院校的学生必须掌握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先导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对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我们注意将现代化的教师技能列入教学的重要位置,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运用,采取多种办法增加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的比重。在教师的基本技能上加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将其列入教师现代化技能的比赛范围,使学生尽早掌握现代化教育的技术和手段。
3.开展文理综合班的实验研究,培养适合基础教育需求的人才我们根据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高等师范院校人才的培养规格。九十年代中期,历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已经遇到了一定的压力。我们根据历史专业的课程开设实际,开设了政治辅修专业课程。使历史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按照特别制定的教学计划,以夯实专业理论基础为基本原则,学习政治专业的基本课程。毕业后能够适应农村中学历史和政治两门课程的讲授任务。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我们也根据其专业课程中开有生理解剖等课程的实际,安排其学习以生物学基本课程为主体的辅修专业课程。历史和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完成辅修专业规定的课程之后,学院发给辅修专业合格证书,扩大了学生的适应领域,解决了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
近几年,国家在高等人学考试的改革中出现了综合性的试卷,有关教育部门也在积极探索综合性课程的讲授方法。我们敏感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的这种需求,是对创新性人才要求的具体体现,也对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课题。我们在认真研究基础教育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专门研究小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了文理综合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2000年下半年,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正式进行文理综合实验班的教学实验,改变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忽视人才的全面发展的旧观念,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综合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现代化教育技能的、适应高中综合课教学需要,具有管理和研究能力的新型复合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一边教学一边探讨并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组织教师研究综合与分课的关系,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多学科的综合等问题。同时,把文理综合班的实验做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验。在教学中,探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探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有效的方法。在实验课中,将其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渗透和交融,培养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技能。
4.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结合基础教育实际进行教学教改研究的重要举措。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础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注意将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三个类型的学校综合进行建设,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学实际。我们与农村中学签订了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协议,派出教师和学生组成多学科、综合性的实习小队深入农村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在实习的组织上,除了按照专业进行实习以外,由学院组织多学科的综合性实习小分队深入城镇中学进行实习。同时聘请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作为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让学生学到教学第一线的实际经验。
教育实习基地不仅仅是学生实习的场所,也是进行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基地。学院的教研立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其中,我院的"文理综合班的改革研究"、"建立高师双促式模拟教育实习方案的研究"、"高师综合文理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等课题被列入省级重点课题;关于"中学教师复合能力培养的研究"、"关于中学课堂教学模糊评价的实验研究"等课题,因紧密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被一些重点中学采纳和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