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民办教师
民办学校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2001-08-23    私立无锡光华学校 吴兆熊

字体大小:

  民办(私立)学校从本质上来说,至今尚无自己的完善专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占主流,在公办学校教师队伍中不存在的问题,在私立学校却显得十分明显和突出。

  问题之一:信心不足

  私立学校中的教师有种种思想顾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和民办(私立)学校联系在一起。他们对私立学校能否长期办下去持怀疑态度。常有教师问我:“私立学校能办多久?”有的问:“私立学校在中国大地上能不能长期存在?会不会象当年苏联‘新经济政策’那样是短暂的?”也有人问:“将来我们老了以后怎么办?恐怕私立学校不会再管我们了吧?还有人在计算:我在私立学校干十年,够不够我一辈子用的?上述这些情况,说明了教师对私立学校还缺少认识,缺乏信心。同样的问题,也使一些想到私立学校来的教师望而却步。

  问题之二:队伍不稳私立学校教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私立学校为了优化教师队伍,解聘了一少部分教师,同时由于规模扩大了,又增加了若干新教师;加一方面是部分教师自动不来了(大多数回了原校,有的“跳槽”,有的改行)。1996年下半年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私立学校的学生天天变(指人数),私立学校的教师月月变”。记得1996年暑假后来校,有1/2以上的新面孔;1997年暑假后来校,又有将近1/2的新面孔;现在虽然比过去稳定多了,但1998年暑假后仍有1/3以上是新面孔。

  私立学校教师中相对稳定的是四种人:①辞了职到私立学校来的,为数极少,只占百分之一、二;②退休教师(也有跳槽”的)约10%;③师范毕业生、大专毕业生(主要在英语、微机之两科),人数也很少,④解散了的职工子弟学校来的教师,是其中一部分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八)。以上四种人,占教师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几,构成了私立学校教师中相对稳定的部分。

  此外,百分之七十几的中青年教师,都是从公办学校中聘用来的。他们从原校出来的情况大体上有以下四种:①以“勤工俭学”名义出来的(很少);②请事假、请病假出来的(多数);③贫困地区的学校发不出工资,鼓励教师“外出谋生”;或者是经济效益很差甚至已经破产的公司、工厂、企业的职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已经关了门,其中的多数教师,实际上已成了“待业人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经过“试教”成了私立学校的教师;按道理讲,这些人重新找到了工作应该很安心才对,但实际上真正安心的只是一少部分;④通过特殊渠道出来的(极少数)。

  问题之三:水平不高私立学校真正一流的好教师很少,多数是较好的教师。此外,还有极少数一般的甚至较差的教师。

  我记得196年上半年,我校教师(主要是中学教师)队伍组成情况最好,一流的教师能占到40%左右,当时某些有名学校的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都来了。看来,当时公办学校的领导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让一大批优秀教师“溜”到了私立学校。记得当时我对我校的一位主要领导人讲过:“如果我们能留住这一大批优秀教师,我校要办成全国一流学校不成问题。”遗憾的是,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都先后一个一个地被原校以最严厉的命令(“×月×日以前如不返回原校,将开除你的公职”)追了回去,只有极少数留下来。

  占总数90%左右的中(壮)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公办学校中来的。由于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的很严,各校领导把得紧,因而一流的好教师很出得来;而比较发达地区(如江苏南部以及北部的部分地区),一流的优秀教师他们的实际收入并不比私立学校少,因而他们也不愿出来。中青年教师中的另一部分是从职工子弟学校来的,职工子弟学校解散后,其中优秀的教师大部分都被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调到别的学校去了。所以,流到私立学校的优秀教师也是少数。

  正因为如此,私立学校的优秀教师并不多,多数只能是较好的教师。这种情况,对提高私立学校的教师质量说是一大问题;私立学校要想办成一流学校,这一问题不解决,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句空话。

  问题之四:几个需要探讨的问题1.对教师如何看待?在对待学生的看法上,私立学校的领导几乎是一致的:学生(家长)是上帝,没有生源则学校就要完蛋。但对待教师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有的领导对教师很重视,关心他们,有时还找他们谈谈心。有位领导讲:私立学校就是吃教师饭的。无锡光华的董事长何光华先生就十分珍惜教师的劳动。他在几次大会上多次说明,他和教工之间不是雇佣关系,是伙伴关系,鼓励教工树立主人翁态度,办好自己的学校。有的领导则对教师无所谓,他们认为想来应聘的教师有的是。对他们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平常能他们很严厉。

  还有的领导把教师当成“打工的”,对教师动不动加以训斥,“滚、“滚蛋”的话有时也能听得到。

  私立学校的领导如何看待、管理教师才是正确的呢?2.要不要照顾亲友?有的学校强调照顾教师的爱人,尽量帮助教师把他们的爱人安排工作(如当生活辅导员、工人等);有的学校领导也是一人进校,就带了一批人进校;也有的学校明文规定:无论干部、教师,一律不照顾他们的亲友(当然,这只能是相对的)。

  这两种做法,哪种好些呢?3.要不要老教师?一般私立学校或多或少地有部分老教师,一个都不要的学校大概没有。但对这一问题看法不同,需要量也不一样。

  有的学校很重视老教师,无锡有一所民办学校基本上是以老教师为主体;有的学校在招聘广告上还加上一句:退休教师优先。

  更多的私立学校是基本不要老教师,他们在招聘广告中明确宣布:被聘用教师需要在“45岁以下”。

  有的学校则明文规定:55岁以上女教师、60岁以上男教师,除特级教师外一个不收。

  到底要不要老教师,如果要以多少为宜?问题还有一些,有的问题几乎无法解决,就不讲了。

  上述问题,实际上已引起了私立学校领导的思考和重视。私立锡光华学校董事长何光华先生提出了稳定教师队伍的“三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我认为这是很有见地的。

  下面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私立学校领导同样需要执行知识分子政策私立学校的有领导有聘用教师的权利。在聘用时,可以也应该尽量的择优挑选。聘用后,对那些工作不负责任或水平较差的,也可以随时解聘。

  但是一旦聘用后,就必须把他们成是知识分子,和公办学校一样对他认真地执行知识分子政策;既任用他们、严格地要求他们,同时又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尽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对教师的缺点,可以也应该严肃地批评他们,但不要粗鲁地对待他们。我诚恳地希望私立学校的领导能够成为教师的知己。

  (二)工资待遇既要和教师的工作挂钩,又要含有鼓励教师长期在私立学校干下去的成分私立学校普遍采取将工资收入与教师工作挂钩的做法,如:考核工资(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做法)制、浮动工资制、奖金等。

  我比较欣赏无锡光华学校的做法: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收入的不断提高,每学期、每学年都适当地提高教师的工资。拿我来说:1995年下半年每月1200元;1996年上半年为1300元多,下半年为1500多元;1997年上半年1700多元,下半年1900多元;1998年上半年2140元,下半年(本学期)2340元。大体上每学期增加200元。多数教师大体上每学期增加200多元。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让教师看到希望,越干越有劲;从而让他们知道,在这个学校干行时间越长,将会得到更大的好处。这对稳定教师的队伍是很有好处的。

  但是,按照目前绝大多数私立学校的工资待遇来看,尚不足以吸引公办学校一流的优秀教师。那么,工资待遇到底多少才能让这些教师动心呢?要不要吸引这些教师到私立学校来工作呢?(三)建立培养教师的机制我认为,私立学校在培养、提高教师的问题上,应立足于“自力更生”。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水平不高的做法(即使有些教师培养好了他就跑掉了,也要这要做。)因此,私立学校要建立培养教师的机制。

  1.送出去培养:例如送几个教师到南通师范二附小去学习一、二年,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清境教学法”等等;2.请进来示范:请全国一流的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给老师们作教学讲座,这一件事要坚持不懈地去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