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修班,往往都是玩得多,学得少。”广州市黄埔区下沙小学校长陆燕萍这样评价她以前参加过的很多培训。正在组织第一届“十五”国家级“区县小学、初中骨干校长研修班”的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有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这一届研修班刚开始报到时,很多校长开口便问,“到哪里玩”。
陆燕萍就是为参加这次研修班而来北京的。她说:“在担任校长的4年中,我把一天24小时中的12小时都放在了工作上。虽然作出了点成绩,但几乎把学习也给丢了。对我来说,不受干扰、静下心来学习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也太需要了。”
一名校长关系一所学校的兴衰。校长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可让校长来做“学生”,培训者拿什么来吸引他们?有关专家指出,以往校长培训中存在不少问题,使得培训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虽然每次参加培训都有不同的收获,但专题性的不多。”宁夏灵武市白头岗中学校长张子翼表示,他最需要培训的知识,一方面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动向,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做好自己学校教师的培训问题,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不少培训都流于形式,我们需要切切实实适合自己的培训。”
长期以来,校长培训在形式上走的是传统教育的路子,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不太关注学校管理领域活生生的现实,不太关注校长的主动思考和交流。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洪成文表示,校长培训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要面向国内外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的理论前沿,面向国内教育发展和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面向广大基层学校和校长改进实践的需要。校长需要不断地专业化,校长培训也需要不断地专业化,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的校长培训体系中,资源分配和实际的培训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在知识准备、师资和设备上有很大的差距。国家级校长培训基地必须更积极主动地运用优质培训资源,以多种形式为基层校长服务。
校长培训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存在学习效果最大化的问题。洪成文认为,要在培训中和培训后给予校长更多的学习支持。培训不是简单地提供生活服务,更多的是要提供学习的支持,让校长有总结、反思、交流、争鸣和实践的机会。培训后也要继续跟进,提供实践指导。
正是对以往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日前启动的“十五”国家级“区县小学、初中骨干校长培训”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参加“十五”国家级“区县小学、初中骨干校长研修班”的60多位校长也发现,这一届研修班不同寻常。每个班都有一名专职教师做全程的学习辅导,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在培训时给予及时反馈。就连教室的布置也很活泼,组织者让每位校长把自己学校的校训贴在墙壁上,每个小班团团而坐,此时成了“学生”的校长有了更宽的表现舞台。陆燕萍校长对记者说,刚接到通知时,自己不住犯嘀咕:“这个研修班有没有问题?参加这个班会有多少收获?”但当她领到培训中心发给的学习材料,看到被排得满满当当的教学日程表时,心中的疑虑马上消失了一大半。她说,几天下来,学习很苦,但很快乐,收获也很多,“我觉得不枉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