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已基本结束。但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是否能起到“骨干”的作用、辐射的作用,学员们对此心有忧虑,他们希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
8月23日,吉林省教育学院举办的第三期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结束了。这一期培训班的学员有230多人,来自天南海北,他们中有校长,有教研人员,更多的是一线教师。记者在采访学员时发现,这些学员在带着“刻骨铭心”的收获即将离开时,有欣喜,更有忧虑。他们担忧,由于存在环境和机制上的问题,国家花了一亿元搞的这项大工程会不会受到地方的重视、会不会起到预期的作用?他们希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
浑身有劲儿没处使
学员们普遍反映的问题是:他们学了一身本领,但却没处使。他们说,国家级骨干教师应该起骨干和辐射的作用,回到当地对教师进行再培训,带动当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但一些地方领导不重视,他们就无可奈何。
记者在与这次受培训的一位校长交谈时,感到这是一位水平很高、很有思想而且很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的教师,但他却无奈地对记者说:“各地重视不一样,有的地方重视了,给你一个计划表,让你再培训,别的就不管了。但再培训不是我们可以做的,这有个环境和机制的问题。我搞一点小范围的讲座还可以,大一些的就行不通。搞培训涉及很多东西,有组织问题,经费问题,也有考核、评价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行政部门解决的,一个教师、一个普通教研人员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我在这里学习,笔记记了十几万字,我浑身是劲儿,就是没处使。这种情况,在学员中占一半还多。”
“我在培训班学到了全新的东西,非常兴奋!我给学校制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师培训计划,希望把我学到的东西传播给市里更多的教师,但没有人重视我的想法。”这位实验学校的教师无奈地对记者说。他所在的市有5人参加了国家级培训,但当地不重视他们这些人,认为他们不算什么。他说:“我们培训完了就完了,我们并没有被当做‘资源’、‘骨干’用一用,尽尽义务,没有一人在市里讲过课,作过报告。”
记者在采访一位特级教师时了解到,有一件事她始终不明白:国家给每个受训者一万元的培训费,就是为了这一个人的提高吗?她对记者说:“我们省和我一起来培训的还有两人,我们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参加国家级骨干培训,好像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培训什么没人问,培训回来也没人问,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这让我不理解:国家花这么多钱,只是为了我一个人吗?我想,参加国家级骨干培训,起码应该在学校的教科研方面承担点义务,这是不需要花钱的,但我有这个想法,却没法实现。”
应该让星星之火燎原
这些学员谈到“骨干”教师的作用时认为,很多参加国家级培训的人都是地方的“一方诸侯”,业务上很棒,他们经过这一年集中、系统的培训学习,应该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有能力在本学校、在本地起一种辐射、骨干的作用。他们说,如果把他们这一万名国家级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就可以带动百万名、千万名教师一起奔跑。
周建文是来自广西南宁地区崇左县的一位中学校长,他是该地区第一批国培教师。他说:“崇左县是个落后的地方,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我参加培训后,把新的观念带给了我们的教师,现在教师们学习的风气特别浓厚。地区教委主任跟我谈,要我在全区进行培训,作报告。我一个人就起这么大作用,如果每个人都起这样的作用,那力量就大了。”
湖北荆门地区教师马鸣泉说:“我们参加国家级骨干培训,有个愿望,就是能把学到的新东西传播给更多的老师,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种东西,这种心情特别迫切。我庆幸我那里的领导高明,他不让我闲着,寒假时我回去作了8场报告,是地区教育局师培处组织的。8场报告,每场都有200多人,一线的老师特别喜欢听我们这些当老师的讲座。我们这个班的学员特别羡慕我。”
田志荣是安徽淮南矿业集团中学的一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后,被矿山教育局任命为教研员,她到矿区给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搞讲座,这次回去后,她还要逐片跑学校,一片一片地搞培训。她说:“我们那里非常困难,整个中学就我一个人出来培训。我认为,一个贫困地区,应该十分珍视这种机会,珍惜国家的这笔钱,让这些骨干教师发挥作用。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教师,但领导重视,我的作用就大了。只要被重视,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应该对培训者进行跟踪管理
学员们普遍有个看法,对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的重视应该是上下双向互动的过程,现在是上面重视,基层学校重视,不重视的是中间地市县这一层,而这一块最关键、最重要,因为这一块是决策者。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能引起关注。他们的建议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要形成一个制度,对这些教师有一个跟踪管理,有政策措施保障,这样培训才能见实效,辐射作用才能生效。如政府有关部门要对这些教师进行统一管理,有计划地安排他们进行培训工作,可以硬性地命令国培者必须到一所学校讲一个月的课。教育行政部门要为这些教师提供尽义务的平台,使他们有用武之地。现在,培训的进口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培训的出口也应该解决好,这就是提供平台,提供基地。
二是国家搞这样大的工程,应该让它的作用更持续些,这需要有政策上的保证。现在参加国家级培训的骨干教师,结业后只发给一个合格证书,这个证书并不是有效的、国家认定的资格证书,它在实际工作中不起任何作用。实际上,国家级骨干教师只是培训,没有资格。这样,地方上往往不认,也就不重视。地方搞培训,还是花钱从外面请人,请的人又未必有这些教师好。国家应该有个方向性的引导,让这些教师能够发挥作用,如在制度上规定,持有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的,应该有哪些义务和责任;再如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相当于什么资格,等等。此外,如果让这些国培教师有更大的作用,就应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一两年培训一次、交流一次,还要有管理,不能培训一把就完事,否则过段时间就不知跑哪儿去了。这些教师都年轻有为,正是干事的年龄,应该为他们提供成长的舞台。
三是给行政领导办个班,使领导认识到这次课改的深层次的东西,认识到课改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是上下互动的过程,应该有经费、条件和组织、规划上的保障。尤其是落后地区、困难地区,更应该重视这种保障。而且,从根本上看,没有领导的重视,没有政策、措施上的保障,这种课改很可能是一哄而起、又一哄而过了。
记者后记:记者曾经到一个乡镇的中心校采访,那儿的校长对记者说:“新课程铺天盖地来了,可是教师的培训不到位,没有钱培训啊,我这学期拿出600元也就培训了几名老师。秋季开学,新生年级都要实行新课程,我还不知道用哪些老师呢,真着急啊!”
记者由此想到,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到目前已基本结束了,但国家投入了1个亿的这项工程,它的意义并没有完全被地方所理解,它的辐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记者认为,一项好的措施,一个好的计划,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来保证,那它的真实意义和本来的意义就会丧失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