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师范大学家政教育系副教授廖凤瑞在《幼改家专栏》上撰文谈幼师的专业成长,摘编如下:
近些年来,幼教改革、提高幼教品质一直是幼教界努力的方向,而从事幼教多年,我深觉幼教品质要提高,幼教界能有所改革,实有赖幼教人真能从日常的例行活动中,洞悉幼教的意义,肯定自己的角色,去检讨自己能再为自己及幼教做些什么。
有感於反思的重要性,也由於反思之不易,仅以此文介绍四种反思的方法,与各位幼教人员共勉之。
比喻**在教室里你像什么?
对很多幼教老师而言,教学已经是一种习惯,凡事按部就班,这种习惯性,常常导致教师对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或对教室内的问题失去敏感度,形成视而不见的情形。
美国著名的师资培育专家布洛(Bullough),提出以譬喻(metaphor)的方法,帮助教师觉察自己在教室内的角色与行为,并从中洞悉问题。布氏的方法是让教师想想自己在教室里与学生互动时的情形,再用一个名词(可以是动物、人物、物品、事件)来譬喻,形容自己在教室里像什么?这个方法也逐渐为台湾的师院教授所采用。
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像妈妈一样的照顾幼儿;有的像陀螺每天转来转去,忙个不停;有的人说自己是魔术师,有天大的法力;有的人像千面女郎,随时变化脸色;还有人觉得自己像警察,专门管理秩序,抓孩子的范规行为。
其实从教师自己所使用的譬喻中,可以看出老师的主动性,对自己角色的满意度,以及师生互动的模式。像魔术师的教师大都是主动积极,对自己有信心,会因应教学与幼儿的需要做适当的变化。相反的,陀螺型老师可能就比较缺乏专业自信,常被家长或幼童牵著团团转,虽然忙碌,但是盲目,毫无成就感。譬喻的作用就在於它能促使教师去分析自己,看清自己原本不知觉的内在与外在的行为模式。
曾经有一位幼教老师在做譬喻的练习时,惊悟到自己竟像个公关小姐,因为她发觉在角落活动时,她会游走各个角落,面带微笑的招呼每一个幼儿,抛给他们一些赞美或不痛不痒的话,然后继续游走,就有如公关小姐要对每一个顾客微笑,说些好听却没有内容的话一样,难怪她总觉得与幼儿间有一段距离,无法进入孩子的世界。
从这段以譬喻检视自己教学与互动行为的过程中,这位教师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很多人不能进步,是因为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所以这位老师等於是为自己找到了改进的方向,开启了成长之门。除了消极的让教师察觉自己的行为模式外,譬喻也可以发挥带动适当行为的作用。例如有一位实习老师,曾以微电脑洗衣机的譬喻来自我期许,希望自己能依孩子的质料,决定手洗、水洗或乾洗,选择适当的水流与转动的速度与方向;换句话说,就是因材施教。在她实习的过程中,她很努力的守著这个譬喻的要求,常常观察孩子,尝试各种方法,并一再省思自己是否做到微电脑洗衣机,直到找到适当的方法为止。而她的实习辅导老师也在实习结束时,赞佩她在教学技巧和师生互动上的成长。
譬喻是一个以内在省思方式促进专业成长的方法,值得幼教老师尝试。另外一个内省的方法是去追溯自己的生活史与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内省**价值观与生活史有幼教老师会抱怨,虽然参加各种研习四处观摩教学,还阅读不少书刊,却仍然没有成长。这种现象很可能是价值观在作祟。
所谓价值观是指个人对*什么是重要*的观点,这个观点严重的左右个人的行为。例如,一位认为考试得高分很重要的教师与一位重视自主创造人格的教师,在教学上前者会偏向要学生背诵标准答案,反覆练习考试的内容;而后者会鼓励学生挑战课本内容与标准答案,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假设、实验,并从中理解道理,再予以创新。
倘若这两位教师一同去参加一项开放式教育的研习会,可预见前一位老师可能难以接受开放式教育中鼓励学生探索、思考、创新的精神,后一位老师则会受到鼓励而努力的去学习新方法。
上面的例子显示价值观的重要性,它会自动过滤与自己目前理念不合的观念或行为,而强化吸收与自己理念相同的,所以价值观的不当运作往往是使人停滞不前的主因。因此,老师有必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并进而了解价值观如何形成,如何影响自己的行为,才能知道从何处突破,而仔细回顾自己的生活与教育经验(即推广的写生活史)是最佳途径之一。
幼教老师不妨静下心来,细细回想自己的求学经验(小学、高中、大学)、在每一个阶段中,有什么特殊的人或事件影响了你对人、对事的看法?在每一个阶段中,你喜欢(与最不喜欢)的科目或老师是什么?为什么?它(他)们给你的影响又是什么?或是想想自己为何会选择幼教,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件影响了你这个决定?我曾遇到一位教师,她一直希望实施开放式教育教育,但是发现自己无法让孩子自己做决定,选择活动。她对自己如此知行不一的现象感到不解。一直到她开始回顾生活史后,她才了解到自己一生的各项事情(求学、就业),都是听从家人的决定,可能因而形成了孩子应该听大人的话的潜在价值观,使她无法实践开放式教育中尊重孩子意见的原则。另外一位老师总是对班上资质差的幼儿付出极多的心力,却常被同事讥为笑料或假惺惺,使她烦恼不已。从回顾生活史中,她才了解到自己对这些孩子的特殊关怀是源自於中学的求学经验。当时大部分的老师都很不屑教他们这些B段班的学生,但是有一位女老师却以尊重、鼓励、关怀的态度对待她,使她重新拾起信心,立志走向教职,也因此她有了有坏学生是因为没有好老师的教育价值观。这段生活史的回顾与价值观的澄清,坚定了她继续为学生付出的想法。
不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就好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样,虽然不停的向前走,却看不见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方向。因此,尽快了解自己的生活史,从中理清自己的价值观,再检讨自己价值观的适当性,才能去除障碍,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
对经验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检讨**教学日志幼教生涯就是由琐琐碎碎的小事情堆积而成,日复一日,但是,光有经验而不去思考经验所带来的意义与启示,从中领悟,则同样的经验与同样的错误会一再发生,无助於教师的成长。对幼教老师而言,书写教学日志,对经验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检讨,会是促进专业成长的方式。目前大部分的幼儿园都要求老师每日写教学日志,但是内容是限於逐条列出当天的作息与活动名称。这种模式的教学日志在功能上形同虚设,对教学全无助益。倘若教师能每天有一段安静的时刻写教学日志,写 自己对某个(或某些)活动(尤其是让自己感到兴奋、困惑、气愤或感动的事)的感想与检讨,并进一步整理出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做为自己下次改进的依据,那么每天琐碎的经验就会有了新的意义,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
扩展自己省思的层面**专业对话除了自己单独省思外,教师还可与其他教育人员讨论、交换看法,以扩展自己省思的层面,这就是专业对话。专业对话可以以三种方式进行∶1.园长对教学(日志或行为)的回馈∶园长在阅读教师所写的省思式教学日志之后,能对教师的疑惑、兴奋或挫折立即给予书面或口头的回馈,这就是在进行专业对话,因为这样的对话,针对教师有所感的事而发,很容易引发持续而热忱的讨论。其他如与同事共组读书会,共同针对某些专业论题相互讨论(如以【专业的幼教老师】一书探讨幼教专业的理念与行为规范,或以【与孩子共舞】、【开放的足迹】等书探讨开放式教育的实务),也是提高专业知能的专业对话方式。
2.与学者专家面对面讨论(如参加座谈会),或阅读研究专业书刊∶幼教老师可藉此印证自己的心得,或分析实务与理论的相符相异之处,进而从讨论中思考如何结合两者,使教学更上层楼。
3.参与专业组织或团体∶教师可依个人特定的诉求加入特定的专业组织或团体,如以改革幼教为诉求的幼教改革研究会,以学术研究与交流为诉求的幼儿教育学会。在专业团体里,由於团体成员具有共同的旨趣,教师的兴趣与需求可以得到大家的关注与讨论,而得到肯定或澄清,进一步产生创新的理念与推动幼教专业的力量。
**结语**譬喻、生活史、教学日志是一种内在的专业省思的方式,而专业对话则是向外的专业参与,都是修正或强化自己专业知能的途径。教师在实际尝试时,异常艰辛费时,但是,它们却也是促进幼教品质提高的根本之法,希望幼教老师能排除艰难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