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教育体制的整体改革中,传统的定向型师范教育面临的压力,不是能否走向非定向,而是能否走向未来。传统的定向型师范教育体制,需要改革之处很多,但最需要改革的是它的终结式培养模式,深刻认识这一特征并彻底改变它的存在形式,是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
一、终结式的师范教育面临挑战
终结式是与发展性对应的一个概念,终结式的师范教育是指师范教育在体制上和内容上,均没有向实践延伸,它沿袭着传统教育的一次性特征,忽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特征,忽视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终结式师范教育的这些特征是定向型师范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表现,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这一现状日益暴露出它的不适应。
首先,从体制上看,传统的师范教育是一种终结式的教育,它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职前预备教育,与职后教育没有实质性的联系,这对教师的职业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教师个人的职业成长,包括职前准备教育和职后发展两部分,二者间的良性关系是教师职业成熟的保证。在传统师范教育体制中,师范教育是就职前的准备性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与它衔接的是为在职教师提供非学历教育的地方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和部分师范院校。他们为在职教师提供非学历教育,同时补充部分学历教育。然而,在我国相当部分省区,由于中小学教师中不达国家学历标准的人数较多,这些机构往往承担了这一任务,这就加大了补偿学历教育的负担,形成了长期以来教师继续教育中重视学历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的传统,一定程度上使教育学院等机构成为为在职教师提供学历补偿教育的场所,冲淡了这些机构的正常功能。由于学历教育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非学历教育之间缺乏自觉的联系,师范院校提供的预备教育与教师的职后发展没有统合,形成了师范教育的终结性特征。许多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的教育,往往成为他从教生涯中受到的唯一教育,成为教师接受教育的终结,这就将未来教师的培养与在职教师的职业发展割裂开来,将师范教育仅仅作为一种知识储备,作为投入实践之前的一种预备,忽视了教师的职业技能、职业品质等在教学实践中发展的专业化特征,从而割断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联系,抹杀了二者间前后承继的阶段性特点,严重影响着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
其次,从教育内容上看,传统的师范教育理论脱离实际,严重阻碍着教师队伍的成长。内容上的理论脱离实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脱离理论研究的实际。师范教育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不能反映教育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未来教师不能给予很好的指导,这种情况在我国相当部分地区的师范院校、地方教育学院的职前与职后的师范教育中都存在,这主要是对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注不够,对最新研究成果的采用不够,表现为理论上的落后。二是脱离中小学教育的实际,脱离中小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由于对中小学教育实践和中小学生的发展缺乏调查研究,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长期以来偏重理论学习,忽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理论学习不能转化为教育实际行动,师范教育的价值体现不足。这既表现为新教师入门适应期长,在师范院校所学内容不能很好地转化为实际行动,又表现为,在职教师的培训不能针对实际问题,突出理论学科的培训,在职教师更多地关注考试的合格和学历的最后获得,而不是在学习中求发展。所以在逐年壮大的教师培训队伍中,真正去进行教育改革的教师却寥寥无几,有人形象地描述这种教育现象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
二、发展性师范教育的出现
终结式的师范教育,是将教师培养局限在职前阶段,局限于学历教育,对教师职后培训和职业发展重视不够。发展性的师范教育,是整合职前与职后教育于一体,是以教师的职业发展为目标,以一种动态的理念重新构建师范教育。发展性的师范教育对传统师范教育的最大突破,在于对它的终结式培养模式的“终结”,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师范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教师专业化世界潮流的要求和必然表现。
首先,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构建发展性的师范教育体制。传统的师范教育局限于教师的职前培养,它的培养目标与教师的职后培训没有实质上的联系。发展性的师范教育是针对终结式师范教育提出来的,它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用发展的模式代替终结式的模式,突出教师成长的连续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在原有的定向型师范教育体制中渗透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其核心是重视教师的实践需求,并通过这种需求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发展,统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这就需要打破传统师范教育体制的束缚,建立定向与非定向,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存的多元化的师范教育体制,为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这一方面的改革,最近几年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在职教师培训力度的加大,具体体现在教育学院的改组上。教育学院的改组,更多地表现为将教育学院并入师范大学,或者是融进师范院校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或者是组建独立的成人教育学院,或者是以挂靠在师范大学里的师资培训中心的方式存在,各省区只保留了师资力量雄厚、物质条件优良的一两所教育学院。改组后的多种形式的在职教师教育,教育力量相对集中,并与师范院校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这些都是加强教师在职教育、突破制度化束缚的举措。其中,成人教育学院和师资培训中心的独立建制,以及他们提供的大量的非学历教育,是非制度化教育的尝试,也是终身教育理念的体现。当然,这方面的改革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有待开发的新形式、新问题需要研究和实验。再者,师范院校的学生走向中小学,在实践中学习的改革措施还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的模式还有待开发与研究。
其次,以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依托,变终结性的师范教育为发展性的师范教育。谋求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师范教育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将教师培训局限于某一阶段,还是将它贯穿于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是能否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沟通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是改革终结式师范教育的核心,立足于基础教育的研究又是实现这一核心的关键。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师范教育改革的基础与前提。师范教育改革中,一方面要借鉴基础教育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从师范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强对基础教育的研究,突破过去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建立高校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鼓励和帮助中小学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强化师范院校在研究中求发展的意识。这一改革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已经起步,并初见成效,为师范教育的改革指明了与基础教育研究共同发展的方向,也为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沟通提供了个案,是一种较好的尝试。然而,这些改革仅仅是开始,立足于基础教育的师范教育,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实验,它需要教育各界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