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办法:建社区法制学校,帮助青少年掌握正当防卫等自护知识;建青少年关爱屋,开设关爱热线;建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站,构建完善的青少年维权网络;建社区青少年关爱册,做到每个重点人都有管理档案
住在南开区嘉陵北里社区的青少年很幸运,他们生活在一种相当安全的环境当中。这里地处城区的边缘,建于80年代的楼房已稍显破旧,虽然有两百多名青少年来自父母下岗失业、父母残疾、单亲等家庭,但是这里已经连续5年没有犯罪发生,甚至社区里没有网吧、麻将馆、歌舞厅等场所。
嘉陵北里很早就成立了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联络站,由社区志愿者、社会热心人士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和青少年教育志愿者队伍密切关注着社区青少年的成长。但是依托什么来发挥它的作用曾让这里的人们伤过脑筋。
正在上初中的李阳(化名)父母是盲人,享受低保照顾。一段时间,她与社会上的一些人有了来往,成绩也直线下降,父母毫无办法。她的妈妈拄着盲杖找到居委会主任刘方说:“我实在管不了这孩子了,我想把她交给您。”面对盲人母亲的眼泪,刘方主任只有选择答应。从此,刘方不仅经常给李阳借书、买书、买文具,每逢双修日还给她补课。经过努力,李阳进步很快,几何考了100分,作文在全区获了奖,还加入了共青团。
此后,慕名而来的社区内外的低保、残疾、单亲等困难家庭学生越来越多,社区内优秀教师和附近高校的志愿者纷纷加盟义务助学。现在,嘉陵北里社区开办“中小学贫困学生义务辅导班”,直接受益学生已达40余人。
今年初,经楼栋信息员反映,父母离异的15岁的小徐,因患心肌炎辍学后,不是在家整天看光盘、玩游戏,就是外出偷自行车、打架,已经被派出所处理过两次。预防青少年犯罪联络站的成员知道这一情况后,利用双休日费尽周折找到小徐的父亲,提出建议,一是让孩子到自家开的理发店打小工,从此把孩子管控起来,二是由社区负责协调让他继续上学。对此,小徐的家长非常感谢。
像嘉陵北里社区这样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的,在天津已经有四个社区。另外,还有23个社区实现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人抓、有人管,分别通过选聘优秀教师、组织工作志愿者等形式,充实基层的工作队伍。目前,23个创建社区共有专、兼职工作人员42名。他们还通过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工作联席会,及时沟通情况,形成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
“一校、一屋、一站、一册”,是在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过程中各社区采取的具体办法。“一校”是建立青少年社区法制学校,聘请社区律工作者宣传法律知识,帮助青少年掌握正当防卫等自护知识;“一屋”是青少年关爱屋,开设关爱热线,通过心理辅导、关爱帮扶等,为有需求的青少年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一站”,是建立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站,构建完善的青少年维权网络;“一册”,是指社区青少年关爱册,通过家访和经常性的调查摸底等方式,做到每个重点人都有管理档案。
天津市和平区尚友里社区开通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律咨询热线”和“外来务工青年维权服务热线”,设立“法在我身边———法制教育大家谈”活动项目,邀请公安、检察院、天津市青少年犯管教所等部门的有关法律人士,每月为社区青少年开展一至两次法制教育、素质教育和“自护知识”、“网络与行为”等内容的系列讲座。还有的创建社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社区的青少年到天津市青少年犯管教所感受少年犯现身说法,请区检察院、区法院干部作为模拟法庭的指导教师,举办模拟法庭,加大法制教育力度。
对于未成年犯,天津市也有整套防止其重新犯罪的制度。各社区积极配合法院,对判处缓刑的未成年犯及时下达《社区矫正考察表》,责令家长加强监管,让未成年缓刑犯到社区参加公益劳动,定期进行回访考察。针对不良问题青少年,经常入户开展调查,协助家长做好教育工作,并开展志愿者“一助一”、“多助一”帮教服务;针对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采取定期走访,送书本、送法规到家,对学习优秀、生活困难的学生家庭给予经济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