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的闹钟已经叫早几十秒了,昏睡者很不耐烦地按下按钮,继续“补觉”,等到再次睁开眼,却发现离上课时间只有10分钟,立即跳下床,穿衣、洗脸、刷牙,早点也不得不取消,饿着肚子没命地往教学楼赶……面对大学校园里这些司空见惯的镜头,许多人也许只是会心一笑。而如今,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18名学生党员,试图通过一项“阳光早晨计划”,向晚睡晚起等校园陋习宣战。
“阳光早晨计划”的发起者是该院2004、2005级本科生联合党支部。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些外语学习的佼佼者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邀请大家加入他们的“阳光早晨计划”,成为晨读的一分子。南开大学周恩来校友塑像前、敬业广场和新开湖畔,都是他们所推荐的理想晨读场所。
这些青年学子还苦思冥想,创造了一句响亮的宣传语:阳光早晨计划,“读”一无二的开始!这份倡议中充满了特有的书生气息:“让我们的身影伴随新鲜的空气,出现在清晨的校园,在太阳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凝固在一幅美丽而隽永的校园晨读画卷中。”
英语系学生孙艳芳认为,面向全校的晨读倡议之所以首先在外国语学院诞生,有其必然性。因为对于外语专业学生来讲,晨读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她说:“要学习语言,每天保证一定的朗读时间很重要。”
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该院2004、2005级本科生联合党支部书记李娜表示:“所有人都在学习外语,晨读对他们也很重要。外语系学生可以发挥特长担任领读。当然,如果同学们不想参加晨读,也可以通过跑步、打球等方式锻炼身体。总之,我们希望告诉大家,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要更加健康一些。”
事实上,“阳光早晨计划”的出台,也受到了学校方面的启发。南开大学近期召开了2005年教学工作会议,对于规范本科教学制定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尤其是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重新界定。此举不仅使教师们深受触动,学生们也对“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有了自己的思考。一名学生说:“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老师是主体,我们也是,没有人能袖手旁观。”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连洁在学院内最早提出了鼓励学生晨读的设想。在连洁主持召开的多场教师座谈会,许多教师直截了当地批评了学生晚睡晚起的坏习惯。英语系教授崔丽芳说:“在我的课上,居然有学生带进了大饼鸡蛋,整个教室里都飘着香味儿,这可不仅是学生来不及吃早餐的问题了。”邱靖副教授则提出:“为什么一年级的学风就比高年级的好呢?”
一位教师还回忆起了自己当年上学时那种良好的读书和运动的传统,至今仍然令人神往。他说,当年的体育设施还很落后,操场上却总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现在有了国际标准的运动场,早晨却冷冷清清的。
“不能纵容不良生活习惯,让校园里的晨读者流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邢丽芳与学生们坐在一起商量对策。随后,“阳光早晨计划”在2004、2005级本科生党支部诞生。对于各种校园陋习,支部的18名党员曾多次在组织生活会上加以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大学一年级的生活相对单调,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许多同学还能保持着入学之前的良好作息习惯。而年级越高生活内容就越丰富,同宿舍的同学也不再有统一的作息,有的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了。熬夜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等,都使学生难以按时起床,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也有损于大学生的健康。
暗淡的冬日,刺骨的寒风,给了“赖床者”心安理得的借口,也为这项晨读计划的推广增添了难度。李娜说,本来打算等到春暖花开时节再联合其他院系推出这项计划,后来他们改变了主意。“无论是什么季节,尽早树立文明春风是我们最迫切的心愿。早动手,早受益。”
起初,倡议者担心“阳光早晨计划”的反响会比较平淡,但结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有数百名学生在宣传横幅上签名支持。
校园里的晨读者也明显增多了。在有些场所,甚至出现了一人自发领读、不同院系学生齐声朗诵的场面。有的教师在课前半小时到教室,组织学生集体晨读。连外语角的参加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多了。(张国 记者 李新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