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翟老师现在就职济南一所中学,做高三的班主任。虽然时间已经过去5年了,但提起参加高考的情景,她仍然历历在目。她当时就读于威海一中一个文科班,全班70名学生,考上大学的只有20余人。而翟老师2005年送走的毕业班60人中却有50多人迈进了高校。翟老师感慨地说:“那时的大学真难考啊,竞争很激烈,而现在大多数学生都能上大学了。”
2005年,山东有73万名考生,考生数居全国之首,有52.7万名考生进入了大学校门,录取比例达到72%。山东高考录取比例由2000年的40%提高到2005年的70%。
一位教育家说过:“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源于学校。”“十五”期间,山东高校累计招生超过328万人,在校生数连年大幅度攀升,2000年,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30.38万,2005年达到117.13万人,5年间在校生人数增加了3倍,山东孩子上大学不再是难圆的梦。
“十五”期间,山东抓住历史机遇,调动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在规模与数量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000年,山东省有普通高等院校58所,2005年达到104所,5年间,普通高校超过100所,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突破100万。省委书记张高丽高兴地说,两个100,使山东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两个100,在山东高教发展史上堪称一个标志。
值得欣喜的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山东高等教育更注重内涵发展。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办普通高校达到26所,占高校总数的1/4。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从199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点,目前已有8所高校经省人事厅和教育厅批准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多数高校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尝试。学分制改革,在充分调研与试点基础上,目前在全省高校全面推开。
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记者看到,一座现代化大学城已初具规模。入园高校9所,自2003年破土动工,至今完成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可入住学生5万余人。2005年新学期,首批大学生正式入住,开启了山东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据了解,“十五”期间,山东高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高校都建设了新校区。在在校生是原来近4倍的情况下,2005年生均建筑面积与2000年的37平方米/生基本持平,满足了教学需要。2005年的占地面积92平方米/生高于2000年的84平方米/生。全省普通高校固定资产2000年为58亿元,2005年为311亿元,增长5倍多。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后几年,山东的高考人数将保持在80万左右,在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方针的前提下,山东仍将稳步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但经过“十五”期间新校区基础性的建设之后,无需再扩建新的校区,就足以满足未来5年扩招的需要。(本报记者 宋全政)
厅长感言 齐涛
回眸山东省“十五”教育,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一些令人振奋的数字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育功能与教育性质所发生的根本性变革。比如,毕业生派遣证改为报到证和高中新课改,标志着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改变,即由过去的身份性教育变为学历性教育,由过去单一的精英教育、高端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多元化教育。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则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转折性变革。这两次改革的意义,我认为不亚于1977年恢复高考。
相关链接
·“十五”期间,山东省共筹集危改资金32.5亿元,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651万平方米,新建校舍534万平方米。2005年,全省中小学共拥有教学用微机近67万台,生机比26:1,师机比5:1。
·“十五”期间,90%的县市建成了起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职业学校平均占地面积在100亩以上,校均学生规模2000人以上。拥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64所,数量居全国第一。进一步强化面向市场办学,积极开展订单培养,职业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