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再一次统一了我们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对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提出了必须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研究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问题的要求。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当前特殊教育发展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普及与提高
这是涉及特殊教育发展的方针的根本问题,1 9 9 0年的《残疾人保障法》就早已明确指出:"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目前全国近6 5 0万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还不到4 0万,很明显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尽快解决近6 0 0万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普及问题,到2 0 0 0年实现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 0 %的"九五"规划目标;另一方面已入学的近4 0万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又亟待提高,他们需要适合于他们自身需要的特殊教育。
二、主体与骨干
这是涉及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发展格局的方向问题:《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全国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格局,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国情和新时期发展要求而制定的。"主体"需要"骨干"的支撑,否则"主体"无所依靠;"骨干"需要"主体"补充,否则"骨干"也支撑不住:二者相辅相成,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如何办得更多、更好、更充分发挥作用以及特殊学校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心校的作用、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初级阶段特教界的重点课题。
三、形式与内容
传统的特殊教育形式--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具有建校时一次性投资较多的致命弱点,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财政支出方面非常棘手,面对全面推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有限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明显不能满足需要--传统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面临着挑战。特教班和随就读的应运而生缓解了这一矛盾,满足了残疾儿童的入学需要,但他们在满足残疾儿童特殊需要方面做得还不够或甚至尚未涉足,因此今后要立足于使这两种形式真正地适合于特殊教育的内容、服务于特殊教育的内容,这样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地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此外,特殊教育内容中所包括的多重残疾儿童教育、学习障碍儿童教育、言语及语言障碍儿童教育、自闭症儿童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等都亟待有相应的教育形式。
四、数量与质量据1 9 9 5年国家教委统计,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为1 0、6 1万,特教班、随班就读在校人数为1 8、9 5万,估计1 9 9 7年有近4 0万残疾儿童在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与1 9 8 8年的不到1 0万人相比,在数量上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估计今后若干年内,随着国家在推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工作力度的加大,特殊儿童就学人数将继续激增。在发展数量的同时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特殊教育的质量,没有质量就谈不上任何发展,劣质是资源的浪费和声誉的败坏,特教机构应逐步树立为每个入学残疾儿童提供适合其特点与需要的教育的意识,要对每一个儿童都充满信心、使家长放心、让社会看得见我们的成就、对特教事业负责,努力提高办学质量:规范特殊教育管理、注重对学生的功能补偿和能力培养、推行分类教学;当然如果一味追求质量而不注重增加数量,则是与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相背道而驰的。
五、硬件投入与软件建设初级阶段地区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贫困地区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刚刚起步的同时,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始建设现代特殊教育、要实现特殊教育的现代化了。从当前某些地区的做法和导向来看,许多人认为只要多盖几栋楼、多添置一些教具、跟着买几台电脑即在硬件上多作一些投入就实现特殊教育的现代化了,其实这些想法把特殊教育现代化看得太简单了,实质上的特殊教育现代化不仅包括硬件的投入,更重要的还有软件的建设,包括教师素质的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思想观念的更新、校园文化的建设、敬业精神的培养等。如果软件建设跟不上,硬件投入得再多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 -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硬件与软件的综合状态。
六、传统办学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特殊教育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学校不仅仅强调全面发展、补偿缺陷,还要用现代价值观和现代社会观作为办学的精神内核,即以人道主义、自由、平等、民主、理性、科学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同时又要将市场经济的观念引入到学校运行体制中来,使学校所设劳动教育课和职业教育课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生命力,学校培养的人才应适应市场的需要,搞好市场预测,确保学生毕业后所学有所用、充分就业,真正成为残而不废的有用之材,即学校还应强调适应社会、一技之长。
七、借鉴学习与国际接轨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特殊教育发展许多方面基本上摸索到了适合他们国情的特殊教育发展对策,如"正常化"、"回归主流"、"一体化"、"全纳教育"等特殊教育形式和观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借鉴学习他们的经验,取其体现了特殊教育共性规律的东西在中国的实践中验证、运用、发展、创造,使我们进步得更快、少走弯路,而不是去立即模仿与照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国情与发达国家的国情差异太大了,即彼此间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社会认识等差异太大了,因而任何简单地断定"外国特殊教育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要"与国际接轨"、主张全盘西化或"国际化"的做法都是违背科学的、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相符的。
八、自身建设与横向协作特殊教育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至今特殊教育学科自身建设尚不太完善,在理论探索、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革新、师资培训、行政管理等许多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初级阶段加强特殊教育学科的自身建设刻不容缓;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学科是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听力学、电子学、技术学的交叉学科,所以其发展又需要从众多交叉学科中不断地吸取营养,需要各相关学科的共同参与。因此特殊教育学科要发展,就必须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与相关交叉学科的横向联系、博采众学科之长。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殊教育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和探索出一条既适合国情又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 9 9 5 朴永馨
《努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学科》,
载《特殊教育研究》,1 9 9 8年第1期傅国亮, 《关于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个宏观问题》,
《特殊教育研究》1 9 9 5年第4期钱志亮
《当今特殊教育组织形式之分析》,
载《中国特殊教育》1 9 9 7年第2期赵长杰
《中国特殊教育现代化问题初探》,
载《特殊教育研究》1 9 9 7年第3期、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华夏出版社,1 9 9 6
|